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于海旺

前沿新型器件——真空微电子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7 14: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搞了半天是96年的文章,我说怎么这么面熟陌生。实际上这类器件最初是在七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但到八十年代上半期便消失殆尽,原因明显得很。九十年代再拿出来炒冷饭,可见那个时候的国内大学就已经开始不切实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7 15: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电子的极限速度也许能接近光速,但那是外电场不断加速的结果。按照文中的意思不管电子是热激发还是场致激发,产生电子云后的速度也只能是一个速度区间,又因为环境很小,加速电场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这时的电子速度根本无法与光速相比。
唯一的好处就在于当器件尺寸很小时,真空度无需非常高了,所以真空器件的制作成本会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16: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海旺 于 2019-10-27 16:34 编辑
老勐 发表于 2019-10-27 15:20
虽然电子的极限速度也许能接近光速,但那是外电场不断加速的结果。按照文中的意思不管电子是热激发还是场致 ...


你的说法正确。电子具有质量,所以小于真空光速。该文用的是极限概念,而极限是可以靠近的目标但不可能是终点,正如下面的公式:∞的含义一样。
公式.JPG
不能用常规的去理解,这里阴极结构如下:
阴极1.JPG 阴极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16: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子自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17: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海旺 于 2019-10-27 17:09 编辑

该文章是由4位浙大信息与电子工程系在校师生共同编写,且发表于东南大学主办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电子器件》1994年03期以及《真空科学与技术》1996年06期。被中国知网,百度学术以及网易旗下爱问等网站收录。我想这样的专业人士不会说成电子速度等于光速的低级错误,且四位作者异口同声肇错,不可思议
电子器件   封皮.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7 20: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海旺 于 2019-10-27 20:46 编辑
longshort 发表于 2019-10-27 14:29
搞了半天是96年的文章,我说怎么这么面熟陌生。实际上这类器件最初是在七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但到八十年代上 ...


70年代就知道现在还是前沿课题的——真空微电子管。你还是好好看看“真空微电子学”你先看看帖子里有关阴极的文字吧。你说的是微型电子管(拇指管也有叫铅笔管的)其实我国50年代就由北京电子管厂制造出来了。60年代进入拇指管的的黄金期主要用于军工,通讯。不同于现在当时民用一般见不到拇指管。70年代就开始发展半导体技术,对其不再投入它自然就渺无声息了。与这里所说的真空微电子管根本就是两回事。作用机理完全不同。相同的就是电子移动,电极命名。
58年直热式拇指管.JPG
下面是国家资助课题研究。
西安交大1.JPG 无标题.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7 21:4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电子管概念在无线电杂志微信公众号这月22号文章有所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7 23: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玩意,没应用价值,很难有大的资金投入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7 23: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19-10-27 23:49 编辑
于海旺 发表于 2019-10-27 13:35
你说的也都是事实。请详细搜索一下真空微电子学,它并不是指微型拇指电子管。是近年出现的前沿学科,不 ...


受教了,仔细看看题目,学习一下,我说的也不是拇指管,是苏联70年代生产的真空组件,外形与厚膜电路近似,只不过是陶瓷基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8 06: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海旺 发表于 2019-10-27 20:42
70年代就知道现在还是前沿课题的——真空微电子管。你还是好好看看“真空微电子学”你先看看帖子里有关 ...

您所谓的真空微电子管还就是七十年代末在国外出现的,就是利用半导体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做成的集成真空管,到八十年代后期唯一的幸存者,实际上就是等离子显示器的组成单元。您的“真空微电子学”就是在各种资料上抄抄写写拿出来的,七、八十年代没见过这方面的资料是看不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8 06: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9-10-27 23:45
受教了,仔细看看题目,学习一下,我说的也不是拇指管,是苏联70年代生产的真空组件,外形与厚膜电路近 ...

那个美、苏当年都做过相似产品的开发,大小都是7.62mm*7.62mm,能与同一体积下的L、C、晶体管等组成功能模块,称为“微模组件”,是所谓“真空微电子管”最初尝试应用的一个领域。不过微模组件后来被厚膜电路比了下去,就此再也没有发展起来,“真空微电子管”自然同时无疾而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8 07: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真空微电子管在70或是年代的无线电杂志有过介绍,具体是哪期就不记得了,只记住了一个关键词,场致发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8 08: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鬼子早就研发出了“6P1”属于这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15: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海旺 于 2019-10-28 15:23 编辑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9-10-27 23:45
受教了,仔细看看题目,学习一下,我说的也不是拇指管,是苏联70年代生产的真空组件,外形与厚膜电路近 ...


       你说的对。这样的电子管不是文中所说的“真空微型电子管”确实是厚膜电路里面连接至少两个晶体三极管,本坛本板块就曾经给出了实物6J1。香港弟尾秀才老师分期罗列了好多型号的“厚膜电子管”其中不乏6P1。虽然不是苏联的但技术与工艺应该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28 15: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一种器件应该先简介制作原理,再去分析作用,这些扯着扯那越扯越糊涂,骗经费的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5 16: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