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9 20: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海旺 于 2019-1-19 21:03 编辑
以前我在回帖中已经说明了,这不是管子老化,有一些新管可以见到,较多出现是6J5,6P14;6P1也有此种现象。
管子是靠阴极发射电子,目前用得最普遍的阴极材料是氧化物阴极,阴极是用无缝镍管做阴极套管,经清洁处理后喷上一层粉。这种喷粉是由三元碳酸盐(碳酸锶、碳酸钡、碳酸钙)或者二元碳酸盐(碳酸锶、碳酸钡)加上粘合剂和溶剂均匀混合而成。这层粉将在排气过程中分解成氧化物,这就是所谓“氧化物阴极”。它是在钨或镍的金属基体外面敷有一层氧化物,在氧化物的表面上形成一层钡的单原子层。在这种阴极上,钡原子是发射电子的主要源泉,在正常使用时,阴极表面的钡原子慢慢地蒸发,但原来留在内部的钡原子也不断慢慢地扩散到表面上来,直到全部钡原子全部用完后,阴极就失去发射能力了。老化的管你可以在电子管上部透明部看到玻璃表面发黑发乌。
电子管排气
退火后把它插在自动排气机上进行排气。排气时先把电子管进入烘箱中烘烤玻壳,使玻壳所吸收的气体放出来,并把它抽掉,然后用高频加热的方法使管内金属零件处于高温状态,并且使得金属零件内部的气体驱出去,同时在排气过程中,电子管的灯丝加上电压,使阴极在真空中被加热到1,000℃以上,这时阴极套管上的碳酸盐层就分解成氧化物,并放出二氧化碳。所有这些放出来的气体,随即被高速的真空泵抽掉,并达到一定的真空度以后,再把排气管封闭而取下。把取下的电子管用高频加热的方法使消气剂加热分解,使它蒸发到玻壳顶端的内壁上,形成一层镜面,它能吸收管内残余气体,使管内的气体压力降低到10—5公厘水银柱以下。
用作普通吸气剂的最常见的金属是钡或者是钡与铝和(或)镁的混合物。由于钡的化学性活泼,可将其插入铁或镍这样的稳定金属的管子内作成丝状或扁条状使用。金属外壳有的地方故意打上孔。这样,加热时钡可通过它蒸发或扩散。蒸散在900~1100℃温度下进行,但有时也用稍高的温度。吸气剂用感应加热(参阅第72页和第334;335页)或者将其两端焊接到电源线上当作导线直接通电加热。假如在一个管子中应用几个吸气剂,那么可以在封离前蒸散其中的一个。当管中的馈电输入线数量有限并且与吸气剂焊接的两根引入线在管子工作时要派其他用处(如向栅极和阳极供给不同的电压等)时,通常都是先蒸散其中的一个吸气剂。
用作吸气剂的其他金属有;铈、镧、钕镨、钍、镨、稀有金属(参阅第568页)及这些金属和镁、铝等的混合物。这些金属可以做成箔片、丝状或粉末状运用,并做成适当的粘结料涂敷于其他金属,如镍的表面。铈合金420对各种气体的吸气能力示于表A用作吸气剂的其他金属的特性在表B中给出。
用蒸馏或真空熔炼的方法把钡或钡化合物封进金属鞘内。要使吸气剂有效,必须不暴露于大气。有着薄壁区域的保护鞘按所需长度切成小段,在切割的同时,由于作用力也就密封了它的尾端。小段用点焊法固定在管内。有时也使用片状或小球状吸气剂。这些吸气剂采用管外高频感应加热法进行烘烤。为确保钡镁化合物在大气中的稳定性,允许最大含钡量为30%。而钡与铝和镁的混合物中钡允许达到43%。含钡量高的吸气剂比较容易蒸散。小球状吸气剂包在薄的镍箔片中(0005英寸)或置于其上,通常用屏板盖住小球以作保护。
蒸散吸气剂时管内的真空度决定了凝结层的外观和状态。非常缓慢地加热吸气剂,使得在产生大量凝结以前就能够吸附掉管内大多数的残余气体,因此在出现大量凝结面时压强实际上已经很低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凝结面呈现为光亮的镜面,与此相反,假如吸气剂的温度上升得非常快,那么在吸气剂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就产生了凝结,致使镜面变色。
在氫等悄性气氛中蒸散,会产生多孔结构的暗色沉积层,吸附量大。需要高频烘烤的吸气剂应安放在管内离玻璃壁足够近的地方,但不能与之接触。这样可以得到很好的配合。丝或带状的吸气剂也应该靠近管壁安装,这样可以限制沉积的面积。常常有必要用镍扉或镍屏来进一步限制凝结的面积,以防在管子的芯柱或其他结构上溅上导电的薄膜。在这些地方溅上薄膜会导致短路或电压击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