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cruelfox 于 2018-12-30 12:18 编辑
音量电位器一般都是碳膜的,存在一个磨损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不过质量好的比如ALPS的寿命还可以,但是小音量区的两声道不一致就比较头疼。
N年前的双十一,我买了几个仿ALPS电位器外形的级进式音量电位器。里面是一串贴片电阻的结构,理论上说两声道一致性问题可以解决。
我改造的这个本来是100k的,测量一下(或者打开直接读数)可以知道每挡之间的电阻是如下:
100, 150, 220, 330, 470, 680, 1k, 1.3k, 1.5k, 2.2k, 3.3k, 4.3k, 6.8k, 10k, 10k, 12k, 12k, 13k, 11k, 9.1k, 6.8k
画个图,看串联起来每一档的分压比例
理想的音量电位器应当是指数型的,就是分压比随转动角度呈指数函数的形状。但是这个级进电位器比较奇怪,后面有一段基本变成线性的了,到了最高的那几挡反而变化变平缓了。
按照对数坐标来画图看看:
显然,每档之间的变化率并比均匀。人耳听觉上均匀的衰减,在电压上应当是等比例的,也就是每档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变化量。按照这个电位器 -60dB 的最大衰减,挡间间隔应当在 3dB 左右才合理。
于是,这个买来之后被我放一边了,几年都没有用。
不过,既然是电阻焊的,不满意,自己改制一番也不成问题。
首先是挡间变化率,3dB 在听感上应当不算“陡然”的变化,总共21挡可以得到 -63dB 最大衰减。那么这个控制程度是否够用呢?我们用的碳膜电位器是连续变化的,最大衰减量很大(在很小的转角,它不可能保持指数式衰减),所以日常用的时候肯定能把音量调到很小,只不过有两声道平衡性问题,以及出现“动一点声音就很大了”的问题。我测量了一下我日常用的一个适中音量下,电位器的衰减量,竟然是 -50dB 左右。
因此,我这里音量电位器其实实际使用的只是一小段,最大音量(0dB)几乎不可能用得到的。倘若级进式音量控制覆盖 -63dB ~ 0dB 范围,那么有很多挡位用不上就浪费了,这是个问题。
不过,可以在电位器外面在串联一个电阻,使最大音量那档也有一定衰减:比如-20dB. 这样电位器的调节范围就整体下移 20dB.
最后,我改制用的电阻序列是如下:
2.7, 3.6, 4.7, 6.2, 6.8, 8.2, 11, 14.7, 19.6, 26.1, 34.8, 47, 61.9, 82.5, 110, 147, 196, 270, 383, 560, 820
基本按照 2.5dB 步进设计的,在最大和最小音量那几档稍微拉大了间隔,以应对极端情况。 电位器的衰减曲线:
总的电阻(上面全加起来)只有2.8k多,对于功放输入已经不合适了,需要外部串联电阻,这也是我的目的。串联47k电阻之后,可以代替原来50k的音量电位器,最大衰减 -85dB, 最小衰件 -25dB. 对于我目前的设备就合适了。
买来电阻后,动手改制。先拆掉原来的电阻,把焊盘的锡弄干净点
焊上我设计的电阻串
重新装壳,贴标签
搞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