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815|回复: 46

6Z4整流管特性测试,以及是否能通过150mA的电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6 2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sffzz1 于 2018-9-26 21:04 编辑

测试1:
如果只给灯丝加6.3V的电压,那么在阴极和屏极之间大约有0.8-0.9v的电压。奇怪的是 阴极正 屏极负。
如果将阴极和屏极短路,此时大约有200多uA的电流,连一只二极管都点不亮。说明内阻很大。

个人分析,这是由于二极管内部电子的某种运动引起的,(因为把灯丝两头同时断电,随着灯丝的冷却,该电压慢慢降低,而不是灯丝感应过来的电压)。也可以理解为,要使6Z4这个二极管导通,屏阴之间电压起码要1V吧。

测试2:
如果在屏极和阴极之间加上直流的正电压,测试出如下表格:

1.bmp

2.bmp

我把两个屏极都测试了,可以看到两个屏极有些许不对称。我想这可能是制造工艺的问题。


再看手册中给出的数据:

3.bmp

可以看到:
1、我测绘出来的图像和手册中的是差不多的(手里没有更大的直流电源,因此没有做更大的测试)。譬如20V的屏极电压的时候,屏流接近60mA。这两者是基本一致的。
2、等效的内阻,随着屏压的升高而减小。整个成非线性分布,据说遵守3/2的定律。


测试3:
为什么做测试3,因为上面这个图是给屏极加的直流电压,而实际上6Z4一般是做整流,加的是交流电压。
二极管在直流和交流状态下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下图是手册中给出的另一张图:这张图就是在整流状态下的特性。
4.bmp
差异的地方:
我们根据直流伏安特性图可知,60mA的时候等效的内阻是0.35k,也就是说在管子屏极到阴极的压降是60*0.35=21V直流。
再看看上面这张图,假设交流输入是300V,那么空载的时候是300*1.41=424V,考虑到电源内阻就算410V吧。而电流到了60mA的时候电压下降到了350,整整下降了60V。这么算下来60V/60mA=1K,此时居然有1K的电阻,而直流的时候是0.35k的电阻,这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说还要再测试一次交流输入和输出的图。
按说应该固定一个输入的交流电压值,譬如300V。然后改变负载来改变电流值,这样测绘出来的图才能和上面的比较。但我没有那么大功率的可变的负载,我做的是负载100欧电阻+10uF电容滤波。然后改变输入的交流电压来改变电流。

这样测出来的和上面的也对不上,实际也没多大意义,但是定性分析还是有用的。

5.bmp

6.bmp

对比直流的伏安特性图,可以看到,6Z4工作在整流状态下,内阻要大得多。同样也发热的厉害。而工作在直流的缓冲(暂且这么叫吧)状态下,内阻要小得多。

因此,如果6Z4只做缓冲的话,两个屏极并起来,那么150mA的电流,我想是承受的起的。因为直流供进去的时候,它的内阻是比较小的,也就是发热比较小的,而决定是否超负荷主要是看屏极功耗。甚至很有可能会超过150mA都不会有问题。
这在论坛中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同样,对于这些器件严格来说,没有内阻这个东西的,我们等效一个内阻出来,无非是电路分析方便。它应该是管子内在状态的一个综合反映(主要还是阴极电子流的过渡状态)

个人理解,欢迎各位指正。感谢。
     
发表于 2018-9-27 10:1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只6Z4并联吧,这东西几十年前人家研究过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09: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烟男人 发表于 2018-9-27 09:23
都把 手册理解花了~~     手册的75毫安 是标准全波整流状态下用电容滤波方式出来的最大电流,  300毫 ...

按手册理解的确如此。

我想说的是,做直流缓冲的时候用到150mA,长时间没出问题,貌似和该状态的等效内阻比较小有关。

我觉着,真正决定寿命的是屏耗,屏耗也就是发热不超标,总体上就问题不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7 08: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zhke 发表于 2018-9-27 06:37
"手册上写的是  “最大整流电流 75mA“没写是全波的还是半波的。"

你把手册照张图看看~

000.bmp


图在这里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6 22: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ssffzz1 发表于 2018-9-26 21:39
那个应该说的是一个屏极的电流75mA,而我说的是两个屏极并起来。

全波整流怎么可能只用一个屏,75mA就是两个屏一起的整流电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22: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册上写的是  “最大整流电流 75mA“
没写是全波的还是半波的。

如果全波整流的话,那么每个屏负责半个周期,如果总的电流出来是75mA,那么每个屏要过的电流只比75mA小点。

如果不局限于全波还是半波的话,那么每个屏只要要能过75mA才可以。

你这么一说我也有点迷糊,这个最大75mA指的是什么意思。
我觉着太纠结这个貌似意义不大,实际测试下来,超出一些也没有明显的问题。手册上也说了峰值可以到300mA,我理解就是300mA是能到达的,就是不能持续很久。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21: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神 发表于 2018-9-26 21:21
6Z4最大整流电流手册写的清清楚楚75毫安,用到150mA超限了一倍,管子很快就报销了

那个应该说的是一个屏极的电流75mA,而我说的是两个屏极并起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6 21: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阴极受热,阴极自由电子飞出,到达阳极,您测得电流是阴极电子自由发射能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7 07:04: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以事实为依据,资料为参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6 21: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6Z4最大整流电流手册写的清清楚楚75毫安,用到150mA超限了一倍,管子很快就报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6 21: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根本就不用费这么多的劲,就当是缓冲用,把电流调到150毫安,看看是否红屏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21: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彗星 发表于 2018-9-26 21:27
其实根本就不用费这么多的劲,就当是缓冲用,把电流调到150毫安,看看是否红屏就行了。

测试过,150mA,不红屏。
我还试过,单个屏极。90多毫安,10多分钟也没红屏,但感觉到管子温度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2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tbdl 发表于 2018-9-26 21:17
阴极受热,阴极自由电子飞出,到达阳极,您测得电流是阴极电子自由发射能力!

但为什么阴极是正电压呢?

按说飞出去的电子到达了屏极,那么阴极应该是负电压吧。这个地方不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6 21: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加热灯丝,阴极溢出电子,屏级会收集一部分,溢出电子带正电,收集电子带负电,直至屏级负压对电子的排斥力足够为止,没有什么奇怪的
这个负压不是说二极管导通电压高,反而是说真空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低,甚至是负的。
二极管通过对手脉动电流,峰值比有效值大得多,按有效值计算压降不具参考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21: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孔景元 发表于 2018-9-26 21:44
只加热灯丝,阴极溢出电子,屏级会收集一部分,溢出电子带正电,收集电子带负电,直至屏级负压对电子的排斥 ...

哦。理解了为什么阴极带正电了,失去了电子,当然带整点了。多谢多谢!

最后一句不太明白。为何计算管子上的压降 用有效值 无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7 06: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ssffzz1 发表于 2018-9-26 22:17
手册上写的是  “最大整流电流 75mA“
没写是全波的还是半波的。

"手册上写的是  “最大整流电流 75mA“没写是全波的还是半波的。"

你把手册照张图看看~

绝对的有说是全波整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7 09:16: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sffzz1 发表于 2018-9-27 08:43
图在这里了。

用途~~~没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6 08: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