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734|回复: 46

【参赛作品】HI-FI数控功率放大器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4 11: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音响音乐爱好者往往对IC功放不屑一顾。他们认为Hi-Fi功放非分立元件设计制作不可。其实,这种看法有失偏颇。诚然,分立元件功放的性能和音质确实非IC功放可比。但这是从终极的性能和音质以及不计成本为前提的说法。
      事实上,现行业余设计制作的不少分立元件功放的性能和音质,由于没有测试仪器,其性能究竟达到什么水平很难说。由于没有测试仪器参与调试,同样的一个放大电路,其性能因制作水平而异,有时更不可同日而语。
      再说,在成本相当的条件下,要设计出一款性能和音质优于IC功放的分立元件功放,对专业设计师来说决非易事,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而采用IC制作功放,其基本性能是易于保证的,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因此我们认为,若以学习设计和钻研放大器技术为主要目的,制作分立功放是必由之路。如果以欣赏音乐为主要目的而又不想购买商品功放者,显然以制作IC功放是首选。长期以来,有不少IC功放就是为Hi-Fi而设计的,它们失真低,工作稳定可靠,元件少,成本低,容易制作。其音质完全能够满足Hi-Fi欣赏要求,配合电脑欣赏音乐,无论性能还是音质更是绰绰有余。
      本次DIY采用LM1875自制25W ×2功放的应用设计考虑及制作技巧和主要测试性能

[ 本帖最后由 小电阻 于 2011-1-4 22:38 编辑 ]
     
发表于 2011-1-4 13: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功率放大器?一般指D类功放吧.
LM1875和数字功率放大器有什么关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3: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ohnwoo 于 2011-1-4 13:07 发表
数字功率放大器?一般指D类功放吧.
LM1875和数字功率放大器有什么关系呢?


数字放大器分为D类的和带显示类的,我做的这种最终用单片机来显示的。采用A/D、D/A转化,使功放数字一体化,达到可显示识别,具有可读可视效应。所以称为“数字功率放大器”
感谢感谢,多提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5: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选的变压器
imgloadCAJIWY8F.jpg

[ 本帖最后由 小电阻 于 2011-1-4 15: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5: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硬件模块

供电部分
imgloadCAXTEIWU.jpg

功放部分
imgload.jpg
imgloadCARQF6HX.jpg

调音部分
imgloadCAB3EX3Z.jpg
imgloadCAI37DRG.jpg

喇叭保护部分
imgloadCA51ZL8B.jpg
imgloadCATQOLCW.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5: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硬件模块芯片的选取:

功率放大器(LM1875):
    LN1875是一款发烧级功率放大器,美国国半公司研发的一款功放集成块! 它在使用中外围电路少,而且有完善的过载保护功能音色甜美富有醇厚的音质。工作范围:单电压(15~60V) ,或双电源(±20V最大输出功率25W,总谐波失真为0.015%、±30V最大输出功率30W), 该集成电路内部设有过载过热及感性负载反向电势安全工作保护。
        
喇叭保护(UPC1237):
        UPC1237是扬声器保护专用集成电路,具有较宽的电压(VCC=25-60V),内部包括开机延时、中点点位检测、过负荷检测、交流电源检测、双稳态触发器、继电器驱动等电路,仅需增加少量电阻电容等元件,即可保护功能完备、外围电路简介的扬声保护电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6: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硬件电路:

1).供电部分
截图未命名.png


由于传统的功放对电源的要求很是讲究,电源的功率与输出电压直接影响功放部分,要发挥芯片的极致不产生截波失真,不仅需要在电压上进行调节,功率也很重要。在这里本次项目的电源部分采用“发烧级电源”变压器选取为100W,18V输出,经过整流部分后采用大电容4700UF为主滤波电容,次级电容470UF、47UF、4.7UF、0.47UF一次排开用来消除高次谐波,减少脉动的直流使之输出平稳的直流电,这一点上沵补了一般的线性电源输出直流的脉动系数。

2)调音电路
333.png


    调音模块采用高通、低通把声音信号分成三段,20HZ—1KHZ为低音段,1KHZ—10KHZ为中音段,10KHZ—20KHZ为高音段


3)功放电路

55.png
IC为NS的LM1875,这款IC被广泛的应用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是非常经典的功放芯片,主要用于中高档音响中。
LM1875具有宽工作电压,低静态电流,低失真,外围器件少,等优点,是一款不错的IC功放。LM1875在这里采用双管推管作为驱动音响电路。对于负载为8Ω,在正负20V工作电压下输出功率可达到22W总谐波失真为0.015%。功放电路设计比较简单,但设计时要注意器件参数的选取,LM1875的闭环增益比较高,器件参数选取不当容易产生自激。本电路采用正向端输入,反馈电阻54KΩ,反向电阻为2.2KΩ,使电压增益控制在30dB左右,电路中的R4、C5和R8、C10为音响电路中输出端常见的茹贝尔(Zobel)网络,其主要作用是提高电路的稳定性,防止高频振荡。R1、R5为输入偏置电阻,阻值不能太大,否则会使噪声偏大,这里选1KΩ。同时与前面所设计的调音电路进行协调,对输入信号进行一定程度的衰减。


4)喇叭保护电路
2.png


      UPC1237l喇叭保护电路,由单电源供电,工作电压范围为25v~60v,通常直接利用功放的正电源+Vcc作为电源。这里运用到了芯片的“流断电检测、电源接通延时、过流检测、以及功放输出直流偏移检测”功能。电源接通,延时三秒自动开启,继电器断开,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产生浪涌电压时继电器吸合,使输出断路,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当浪涌电压消失时,继电器断开,信号正常输出,以免过大的电流输出,相当于对喇叭的保护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6: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模块:

选用MSP430为主导
MSP430是16位超低功耗的混合信号处理器,采用了精简指令集(RISC)结构,具有丰富的寻址方式( 7 种源操作数寻址、 4 种目的操作数寻址)、简洁的 27 条内核指令以及大量的模拟指令;大量的寄存器以及片内数据存储器都可参加多种运算;还有高效的查表处理指令,内部集成D\A、A\D转换,具有 LCD 驱动模块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6: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_imgloadCA3LWL4I.jpg

http_imgloadCA3LWL4I.jpg

imgloadCA1CQVF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6: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在word文档里,程序流程图:

ksdjh.png

jdgh.png

yer.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6: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设计思想及技巧:

        在对软件编程的时候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因为有时候程序是出来了但是结果却出不来,或者在最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好的思路放弃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导致还没开始写程序就认为自己写不出来,这是编程者的一大弊病,在此介绍几个软件设计的技巧:
        首先良好的编程习惯是很重要的。
        其次,在编程前要从整体上把握,组织;使用UML分析。
        然后,在编程中尽量不使用怪癖的语句算法,注意代码排版。接下来,一定要会使用、经常使用注释!
        最后,调试要有耐心,要细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6: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硬件调试过程:
         频率在1KHZ时,波形正常,无明显失真。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6: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频率可达100KHZ,此时波形正常,无明显失真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6: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低频率在20HZ时,此时波形正常,无明显失真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4 16: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54命名.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