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毫无疑问,6P3P是国产功率管在专业领域里使用得最多,用途最广的一只优秀功率放大管.
初识6P3P应该追溯到我在上中学时期的文革前一年,当时的我由于爱好无线电,参加了学校的《无线电工程小组》,也是学校广播站的机务员,每当召开全校大会,都扛着一台<美多>A20W的扩音机到大礼堂架设高音喇叭,,美多扩音机里面有两只6P3P作推挽放大,如果管子有衰老,损坏,还要凭学校开的证明,到”五交站”申请购买,这是我第一次认识6P3P。.
还没有等我拥有这只管子,史无前例开始了,接着插队、招工,就进入了80年代, ,晶体管功放的OTL,OCL大功率功放已经扑面而来,电子管既不绿色也不环保,惨遭淘汰的命运早已成为定局,记得本地一个军工企业,成箱处理6P3P,价格才30元/箱(25只),恰好我所在的工作单位也有许多6P3P,于是就去”领”了几只,这才真正接触6P3P,开始用它制作推挽的功放,而单位的其他人已经用2955,3055制作大功率的OCL功放了,像我这样的人已”老朽”过时.
客观的说6P3P的声音相当醇厚迷人,与老式的飞乐喇叭YD2502,YD3004无疑是”绝配”,就连装配2955,3055的“后生”去听过后也不敢小视,后来,90年代胆机的复苏他也开始玩电子管了,这当然是后话.
下面再谈谈6P6P的前世今生,从弗莱明发明第一只电子管,到美国的RCA诞生的第一只束射四极管,时间过去了差不多30年,到1936年6L6出生了。期间人们还经历了二极管、四极管、四极管、五极管的不断改进,其中四极管的二次负阻现象限制了它的实用。五极管由于内阻太大,在大功率方面也有局限性。束射管的发明开拓了电子管在大功率方面的应用。
6L6,这是一只奇特的管子,稀疏的栅极,廉栅与控制栅的栅丝对齐,扁平的矩型阴极直接朝向束射屏的开口,阴极发射的电子在带负电束射屏的作用下,集束形成一股密集电子流,在屏极高压的吸引下,直接“轰”向屏极而形成屏极电流,它克服了普通的四极管的缺点(屏极二次电子放射)这样一只全新的、实用的功率四极管诞生了。
束射四极管比五极管有更低的屏阻特性,有更高的屏极效率,而廉栅电流也低,可以说束射四极管的出现是电子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电子管进入了一个节能省电时代(与当时的三极管比),它广泛的用于大型电唱机、扩音机中。
最早的6L6是一只黑色的金属管,由于金属管的成品率低,后来改用玻璃管,有6L6G、6L6GT、6L6G、A、6L6GC、6L6WGC……,外形有葫芦管、直棒管,国内生产的6L6应该是按照前苏联的6TT3C的标准,由南京电子管厂生产(当然也有人认为南京管是按美国的标准),在62年以后,按国标命名为6P3P。
原始的6L6的屏极耗散功率为Pmax=19W,国产的6P3P Pmax=20。5W,其中以6L6GC的屏耗最大,达到Pmax=30W,在实际运用时基本指标是一样的,只有在特殊的电路中才应该注意。
由于专利权的关系,欧洲仿造美国的标准生产了KT66,KT66的结构更加先进,内部也不完全相同,而性能也更好一些,其实这两种管子可以相互代换的,不过6L6与KT66还是有所不同的,我的一个朋友在《麦景图》240上直接插KT66,结果屏极发红,这当然是“个案”;在6L6出现不久,它的弟弟――另一只名管6V6也出生了。有人说6V6是6L6的缩小版,信不信由你。
与6P3P性能基本相同的另一只管子――807(FU-7),有人说它与6P3P是同一管芯,不过玻壳的尺寸加大了一些,在管芯下面增加了两片散热器,屏极由上面的屏帽引出,过渡电容从1.5P降只0.2P,下降了几乎一个数量级,耐压和功率提高了,由于屏、栅的过渡电容变小,工作的频率也有所提高,这样更适用于高频放大与振荡,不过在实际使用中发现807比较容易自激,也容易衰老。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