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6 10: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楼上多数朋友想法一样。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玩音响时音箱都是自己DIY的,那时的板材加工不容易,多用的15~18mm厚的实木板(分板)加工,再厚实一点的板材(寸板)不容易得到并且价格高(工资低啊)加工成本也高。用簿板做出的箱子做好后往里面的五个面上都浇涮上一层柏油(沥青),吸音绵用旧棉被里的棉花自己DIY。当时对木材定型处理的技术是没有的,我们这边地区是高湿度气候环境,音箱使用一段时间后板子就出现裂缝漏气了,拆开再浇灌柏油,就这样折腾。
后来用大理石板材做过一对音箱,加工多难的过程就不说了,打眼,粘合,固定,好一番折腾,等到完工后发现并没有传说中的那种鸟音色,并且箱体太重了,要想挪动一下位置都不容易。最后连送人都没人想要,谁抬得动啊,只得拆了、扔了。
大多数人自己做音箱就两个原因:一是穷烧,没有太多的钱,只能自己DIY解决;二是动手派,DIY找个乐趣。但是自己DIY音箱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木材加工环境,否则就只能是别人代工箱体,自己组装一下完事。
现在DIY音箱条件好得多了,无条件加工箱体可请别人代工(或X宝淘一对),再根据条件淘一套适合的喇叭单元组合,然后组装、试听、调试、定型。所谓调试音箱的音色,那是萝卜青菜各人所爱,你喜欢的我不一定就认可,自己感觉好就行了,但业余条件下DIY音箱的调试方法也就不外乎两点:一是分频器更换靡件;二是箱体内吸音棉增减;最后用耳朵收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