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极管: 2SC1815GR 激光刻字版
电阻: 4.7K ~ 13K (确定以后只需一个11K)
电容: 300pF
电源: 东芝和宏基的笔记本都是 19.5 伏, 用两个 9 V 电池也可以。

http://people.seas.harvard.edu/~ ... rpol/vanderpol.html
http://jlnlabs.online.fr/cnr/negosc.htm
晶体三极管有一项极限参数BVceo,它是指在基极开路时集电极一发射极间的击穿电压.通常情况下应使加在晶体三极管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工作电压Uce不超过BVceo,由于基极开路无基极电流,晶体三极管截止,只存在极微小的穿透电流ICeo, 如果不断加大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工作电压Uce,当达到BVceo时晶体三极管即发生击穿现象,其集电极电流Ic便急剧上升,当达到B点后,管压降Uce却随着电流Ic的增加而降低,这段区域称为负阻区,这时晶体三极管具有负阻特性。
如图:

C2 是为了读取信号方便而使用的, 实际电路中可以取消。
本例中使用的 2SC1815GR 不是老版本的银白印字那种, 而是新出的小个头激光刻字 2sc1815GR (个头比 S9014还小).
另外吾实验了 2N2222A, 2N3904, 2N5551, 2SC3355, 2SC1213, S9014, S9018, S8050 和老版本银白印字那种 2SC1815GR 均不能实现
本例中出现的明显的负阻振荡。
小个头激光刻字 2sc1815GR 200个一包(不到10元人民币), 它的特点是负阻区域很宽, 雪崩时 E C 间电压在 8.5 至 10.8 伏之间。
很特别。
为了这个实验, 吾买了 50 个 2N2222A, 没能弄出来。 希望大家有好的发现, 如果您感兴趣的话。
[ 本帖最后由 e3po 于 2010-9-9 09:46 编辑 ]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