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6-25 23: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原理也不是那么复杂,其核心不过是“采集-存储-显示”,就是以一定速率对信号采样,一边采样一边存储,当存储器满了就送去显示,这相当于把信号照一个像,存起来,然后重复地拿出来显示。我觉得大家对这种原理是知道的,大家不大了解的可能数字存储示波器的采样率,存储深度,屏幕刷新率等几个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里尝试解释一下,说错了请各位指正。
采样率和屏幕刷新率是没有关系的(这点与模拟示波器有重大区别),采样率是指对信号取样的快慢,越高我们就越能够捕捉到信号在短时间里的变化,换句话说就是越能观察更高频的信号。这里可以将它想象成相机的快门,快门越快,就越能记录物体运动的瞬间。屏幕刷新率就是我们CRT的场频,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显示和电脑的显示没有什么两样,这方面我们大家都明白。数字示波器里采集和显示是分离的(模拟示波器中采集的过程-即扫描的过程-也就是显示的过程),相片已经照下来了,自然什么时候看都是可以的。
存储深度与屏幕显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存储深度(可以类比成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是指在一次连续采集所存储的样点的数量,当采样率一定时,它反映一次连续采样所能保存的信号时间长短(相当于数字相片的大小),屏幕显示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显然,存储深度是越大越好的,越大表示可以看到离触发点越远的信号,但在大多数场合这又是不重要的,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关心的是触发点附近的信号。所以更多时候我们是将存储深度调低以换取较高的波形刷新率(见下面说明),通常500 - 1000点都可以应付很多场合了。
每秒100M的采样率并不是每次都要采够1秒才显示(象前面有个朋友计算的那样),而是只要采满存储深度就送去显示了,如果存储深度是1000点,那么采1000点即10us就送去显示了。10us这么短,有用吗?注意这里有一个关系,我们采用高采样率是因为我们想看信号在短时间里的变化,假如我们要看是10M的信号,那么10us已经是这个信号的100个周期,显然完全够了。有朋友会说,如果我要看的信号频率是10K,周期是100us,那10us岂不是说我只能看到信号周期的一小部分?没错,确实是这样,这时一般可以用两个方法解决。一是加大存储深度,例如用100000点,这样一次采集的时间是1ms,包含信号的10个周期,可以了。另一种方法是降低采样率,对周期为100us的信号很多时候你不必去分辨1us内信号的变化,这样我们可以用1M的采样率,如果存储深度仍然是1000点,那么一次采集的时间是1ms,也包含了信号的10个周期。比较两种方法,显然前面的是更好些,因为需要的时候可以看细节(相当于1000完象素的数码相机对比300万的,照片当然更清晰),代价是要有高采样率,大存储深度,这也是高端和低端的差别。还有,用100M采样率的示波器进行1M采样只不过是将很多采样点丢掉而已,是没有问题的。
前面提到的波形刷新率是数字存储示波器特有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存储器中波形刷新的快慢,这有点相当于模拟示波器的水平扫描频率,只不过后者是将波形扫在屏幕上,而前者是将波形写到存储器中。显然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波形刷新率与采样率和存储深度有关,采样率越高,存储深度越短,它就越高;反之亦反。注意它和显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点不象模拟示波器),它反映一种信号捕获能力,一种不漏掉偶发信号的能力,有时候我们需要捕捉许多类似信号中稍微特别的那一个,这时候示波器的这种能力就显现出来了。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