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939|回复: 42

ZVS电路实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 11: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F35_ 于 2024-2-1 12:11 编辑

本来我对ZVS和振荡升压电路不感兴趣,但前阵子做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电源用的是DCDC加LDO,但FFT结果显示有一个不应该出现的频率尖峰,最初怀疑是信号通路引入的干扰,但用各种方法测试后发现和信号通路无关,最后外接纯线性电源后尖峰神奇的消失了。

这使我对于在精密系统中使用DCDC电源产生了焦虑(实际上是可以用的,只是限于成本和技术,我无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开始研究正弦波升压电路,因为不需要自稳压,所以自激振荡方式就很好,为了效率不能采用单端电路,必须是推挽。

参考过几种方案:
1.由振荡器驱动推挽功率放大来输出,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效率也不高
2.丙类功放输出,缺点是电路调试比较麻烦,而且输出稳定性根本没谱儿
3.罗耶电路,缺点是需要额外绕组来驱动晶体管,变压器比较复杂,懒不想搞

最后决定采用以前了解过但没有怎么研究过的ZVS电路,相比很多人对这个图不陌生,经典的ZVS
zvs0.png



电路看似简单,其实名堂很多,按图索骥大概率能工作,但可能不如人意,网上对ZVS电路的具体实施也很少有说的比较细的。上面的图设计用在大功率场合,这个电路网上玩的人很多,大多都是用来做感应加热、特斯拉线圈拉弧等。

但我需要的是一个小功率升压电源,旨在用3.7V锂电池升压到±15V,次级输出电流不超过20mA,如果按上图做显然不现实,静态电流至少几百mA,所以必然要修改。首先是MOS管,为了适应单节锂电池驱动,Vgs应该小于2V,否则不能很好的开启MOS管。ZVS电路漏极峰值电压是电源电压的3.14倍,一般取MOS管耐压为电源电压的4倍,这里我用的是Vgs为1V的NX3008NBK,耐压30V,电流400mA,够用了。谐振电感用的是开关电源上拆的铁粉芯磁环,绕满后两端电感大概250uH,配用10nF谐振电容。因为NX3008NBK的栅极耐压是8V,远大于电源电压,所以栅极稳压管去掉了。

先上实机测试图
zvs1.jpg
zvs2.jpg
电源电压4V,空载电流30mA,因为栅极串联电阻是470,所以栅极关断时电源会在这个电阻上产生大概9mA电流,算下来振荡器空载电流大约20mA
zvs3.jpg
波形完美,峰值电压4*3.14=12.56V,完全符合理论值
zvs4.jpg

空载电流20mA略高,没有达到预期值(10mA以下),原因在于电感ESR比较大,我们知道EPR=ESR*Q^2,而Q=Z/ESR,因此EPR=Z^2/ESR,而EPR是并联在电感两端的,相当于LC回路的负载,EPR小负载较重会损耗很多振荡能量,这些能量需要电源来补充,我们用Spice仿真验证一下。
当ESR=1m欧时,可以看到流过L3的静态电流几乎为0
zvs4.png
把ESR设置为2欧,L3上的电流明显增大
zvs5.png

在电感固定的前提下,难以降低其ESR,但可以减小电容(电容的ESR很低,在这里可以忽略),这样频率就升高了,电感的Z就变大,EPR增加
把电容从22nF变为5.1nF,频率大概变成原来的2倍,可以看到L3上的电流明显降低,但频率也不能无限升高,高到一定程度ESR会显著增加,电感Q值反而会下降,所以不能高过电感Q值的拐点
zvs6.png

后面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低损耗电感,把静态电流降低到10mA(不包含栅极驱动电流)以下


说了这么多,总结下ZVS电路的实施要点,这些都是研究过程走弯路得出来的
1.振荡电压峰值等于电源电压的3.14倍,以此来决定器件参数
2.R3和R4决定MOS管导通速度,值越小导通越快,但耗电越大,但太大的话MOS管导通过慢会导致起振困难
3.D1和D2决定MOS管的关断速度,其压降越低,MOS管关断越早,这样MOS管共同导通时间就短,静态功耗低,它的反向耐压需求和MOS管一致,这里我用的是1N5819
4.电感L3的大小,应保证在谐振电感(指漏极到漏极)的4倍以上,否则振荡会产生调幅,甚至不稳定
5.谐振电容一定要用低ESR的,越低越好
6.谐振电感的磁芯抗饱和能力要强,如果磁芯饱和了,MOS导通电流上升时电感会失效,此时能量会被MOS管吃掉而不是用来产生磁通量,静态功耗会非常高,所以大功率一定要用铁粉芯而不是铁氧体
7.谐振阻抗决定谐振电流(即流过谐振电容的交流电流),谐振电流决定带负载的能力,因此大功率场合要用小电感大电容,小功率场合反过来(因为小电感Q值很低)
8.根据要带的负载功率选择谐振电流,再根据谐振电流和电感量选择磁芯材料(防止饱和)以及电容,电容的电流通过能力需要能够承受谐振电流的峰值,这个参数很多电容都不给出,小功率问题不大,大功率的话最好用电磁炉用的那种电容,或者安规电容,这两种电容都能够承受大电流
9.D1和D2一定要用快恢复管,普通的1N4007在几十kHz就跟个电容差不多,根本不行

最后祝大家玩的愉快


评分

1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23: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F35_ 于 2024-2-1 23:47 编辑

负载实验来了,之前静态电流30mA,仔细一看电源设置的4.5V,把电源电压降低到3.6V,一个标准锂电池的电压,静态电流变成了25mA(包含栅极驱动电流),然后在这个条件下进行负载测试

我很懒,所以随便饶了几圈当次级,空载输出电压大概1Vrms,做测试足够了,反正测负载多几圈儿少几圈儿无所谓
负载使用10个10欧电阻并联,这样方便切换不同的负载值,只需要剪掉几个电阻就行,反正一次性的,我只测一遍,懒
0r.jpg

倒着来吧,我先试了10个电阻并联,也就是1欧姆负载,输出波形完全没法看,这个负载功率应该已经超过振荡回路的振荡功率了(根据L/C的比值和振荡频率,可以算出回路中的峰值电流,它决定最大输出功率),完全没意义了,所以就不上图了。

我们从8个电阻并联测,也就是1.25欧姆负载测起,可以看到波形依然很烂,依然超出最大功率,换换换
8r.jpg

接下来是7个电阻并联(还没测呢就牺牲3个电阻了),可以看到幅度比8个电阻并联时要大一点点,但依然超功率,输出854mVrms,负载是10/7欧,负载功率510mW,3.6V电源输出247mA,功率890mW,效率57.3%,可见负载超出最大谐振功率的时候效率低的令人发指
7r1.jpg
7r2.jpg

然后再献祭一个电阻,这下波形好多了,好歹还算个正经波,输出836mVrms,负载10/6欧姆,负载功率420mW,电源输出156mA,功率561mW,效率74.8%,这下终于正常了
6r1.jpg
6r2.jpg

继续献祭电阻,这次是5个,波形没有变得更好,说明这是两臂不平衡导致的奇次谐波,不是负载问题,输出848mVrms,负载2欧姆,负载功率360mW,电源输出135mA,功率486mW,效率74%,下降了,这很正常,因为在允许功率内,负载功率越小,效率越低
5r1.jpg
5r2.jpg

继续搞,可怜的电阻就剩4个了,波形略微改善,这是负载对初级回路Q值的影响降低了,选频能力提高,输出865mVrms,负载2.5欧姆,负载功率300mW,电源输出115mA,功率414mW,效率72.5%,继续降低,符合理论
4r1.jpg
4r2.jpg

静态电流是25mA,包含栅极驱动电流,当栅极关断时,栅极相当于对地通过1N5819接地,压降0.25V,栅极驱动电阻470欧,因此栅极驱动电流为3.35V/470欧=7.13mA,当栅极开通时,3.6V电源通过470欧+4.7k电阻接地,电流3.6V/5.17k=0.7mA,所以栅极驱动需要大概8mA电流,这个可以通过优化改善到5mA以内,这样静态电流就是20mA左右,再对电感质量进行一下优化(我现在用的是铁粉芯,不容易饱和,但是损耗大),总静态电流有望优化到15mA以下,这样效率还可以继续提高,在接近满功率时应该能够达到80%(毕竟现在就74.8%),如果能达到80%的效率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毕竟硬开关的DCDC在小功率下也就80%出头的效率,而且还有难以解决的高频毛刺。

以上,给各位参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2: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有示波器完全可以看着满载的栅极波形,在开启速度不明显变慢的情况下调大R3R4,降低静态电流。
另外,主板或者显卡上拆的电感很好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4: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叫做ZVS但不一定工作在ZVS的状态
这个得需要通过电感来精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14: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F35_ 于 2024-2-1 14:34 编辑
JuncoJet 发表于 2024-2-1 14:11
虽然叫做ZVS但不一定工作在ZVS的状态
这个得需要通过电感来精调



当然不可能百分百工作在ZVS,因为它的ZVS是靠LC谐振来实现的,但因为电感和电容都是非理想的,存在ESR,因此其矢量相位并不是在正负90度,而是有一个相位偏差,从而导致两管的导通角不是准确的180度,而是略大,这个相位偏差使两管存在一个同时导通的时间。从能量的角度讲,这个相位偏差导致LC回路的电流和电压不是正交关系,因此消耗能量,这个消耗的能量要靠两管同时导通来弥补。

但是,它的思想确实是ZVS的思想,严格的ZVS需要检测过零电压来实现,电路就复杂了,简单应用这个电路是足够的,想降低静态功耗的办法我上面也都说明了,无非是尽量降低LC回路的损耗,即提高Q值,但LC回路Q值太高又有其他问题,比如阻尼大导致起振困难以及冲击电压电流较高,比如功率上不去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5:41: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电路早年推高压包经常用,从几瓦到上千瓦都能用,很神奇,且元器件要求不甚严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5: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测过没,小功率输出的时候,效率大概多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6: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满载的时候,正弦波会变形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7: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cky_z 于 2024-2-1 17:07 编辑

如果不要求效率,目的低EMI、小功率,可以试一下次级LLC,
元件及变压器均容易找,因为是OTL输出,有隔直流电容,不用顾虑磁芯饱和,直接用共模变压器或者共模电感(例如我用的是U9,20mH的共模电感),振荡频率低于或接近LLC谐振频率时,次级的电流波形就接近正弦波。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 ... =2094953&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17: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耳 发表于 2024-2-1 15:58
楼主测过没,小功率输出的时候,效率大概多高?


还没有试过,每天没什么时间搞,过量天再试吧。

不过我用Spice仿真了一下,在不考虑LC回路损耗的情况下(为了加速仿真电感一律10m欧ESR),以谐振回路两端电压(即电源电压的3.14被)以及谐振回路电流的乘积作为谐振功率,当负载功率是谐振功率的一半时,效率约为95%,当负载功率为谐振功率的100%时,效率约为90%,这是仿真得到的理论效率。

然后考虑LC回路损耗,把静态电流加上去计算就可以了,我在仿真的时候通过增加电感ESR(实际电路中损耗主要是由电感引入的,电容因为Q值很高,可以忽略)使静态损耗为20mA(模拟实际电路),通过改变负载分别使负载功率为谐振功率的一半以及100%时,得到的工作电流减去20mA再计算效率,和理论效率基本一致,可见效率主要取决于空载时的静态电流,即LC回路的损耗,只要把这个损耗降下去,在半负载功率时得到80%以上的效率不成问题(前提是负载电流要足够大,负载太轻时效率没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17: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mowin 发表于 2024-2-1 16:21
满载的时候,正弦波会变形吗?


如果负载是纯电阻,波形会有失真,但比较轻,如果是整流+电容这种功能负载,波形会变得非常奇怪,谐波增加,但不会有高频尖峰,所以很容易用LDO去掉,这是硬开关电源不能比的,硬开关电源的问题高频尖峰几乎无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17: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locky_z 发表于 2024-2-1 17:00
如果不要求效率,目的低EMI、小功率,可以试一下次级LLC,
元件及变压器均容易找,因为是OTL输出,有隔直 ...


主要是我懒,LLC太麻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7: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MF35_ 发表于 2024-2-1 17:18
如果负载是纯电阻,波形会有失真,但比较轻,如果是整流+电容这种功能负载,波形会变得非常奇怪,谐波 ...

我试验royer电路的时候也会这样。整流滤波的时候,波形右斜边凹陷下去,不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19: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F35_ 于 2024-2-1 19:13 编辑
mowin 发表于 2024-2-1 17:55
我试验royer电路的时候也会这样。整流滤波的时候,波形右斜边凹陷下去,不好看。



谐振电路是这样的,次级的负载特性会反射到初级,因为初级的LC谐振回路属于高阻抗,所以很容易受影响而导致非线性,然后非线性就会有大量谐波。如果初级是低阻抗源推动的,影响就会小很多,比如市电变压器次级整流,对初级波形有影响,但非常小,因为市电是低阻抗源,或者初级用OTL电路推动也不会有这个问题。

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关系,这种电路的频率一般在几十kHz,哪怕有大量谐波,很高次也就几百kHz,很容易被LDO过滤掉,硬开关电源的高频开关干扰频谱往往在几MHz,而且很宽,LDO基本无能为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崂山清茶 于 2024-2-1 20:06 编辑

请楼主和坛友们来评价一下下面的这个电路,他似乎有错误    中间打点还是不打点  ?     
他的推挽也不对称,线圈同名端把我整晕了。

还有这个图在实用时没有在线圈上并联谐振电容,行不行

谁能给出一个这个原理的    实用的硅管图纸       我想自己制作这个电路
若有人知道我,成功后我会发帖子出来回报指导者。

自激推挽电源.jpg


非常需要您的指导。

参考资料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15/04/12109864_930397560.shtml
自激推挽式双变压器开关电源电路
用一个体积较小的工作在饱和状态的驱动变压器 T1 来控制功率开关管工作状态的转换,而使用一个体积较大的工作在线性状态的开关变压器 TZ 来进行电压的变换和功率的传输。由于采用了独立的饱和驱动变压器,因此开关电源电路的工作特性就有了很大的改善。电路的工作过程是,在接通电源后,由于电路总是存在着不平衡,假定功率开关管 VTI 首先导通,它的集电极电压就会降低,在输出开关变压器丁 2 的一次绕组 NPI 两端就会产生电压,一次绕组 NpZ 的两端也会相应地产生感应电压。绕组 NPI 、 NpZ 上所产生的电压值之和全部加到由驱动变压器 T1 的一次绕组与反馈电阻 Rf 组成的串联电路两端。驱动变压器 T1 的二次绕组 N bZ 上所产生的电压把功率开关管 V 丁 2 的基极置成反向偏置,使其保持截止状态;驱动变压器 T1 的二次绕组 Nbl 上所产生的电压把功率开关管 VTI 的基极置成正向偏置,使其很快达到饱和导通状态。驱动变压器 T1 磁化电流的增加就会导致 T1 的饱和。一旦 T1 达到饱和,一次绕组 Nf 中的电流很快增加,因此反馈电阻 R 俩端的电压降也就会增加。这样,绕组 Nf 上的电压降就会减小,于是与驱动变压器 T1 二次绕组相连的功率开关管的激励电压也会相应减小,原来处于饱和导通状态的功率开关管 VTI 集电极电流开始减小,逐渐退出饱和区。因此所有绕组上的感应电压全部反向。功率开关管 V TZ 开始导通,功率开关管 VTI 将很快进入截止状态。功率开关管 VTZ 的饱和导通状态将一直维持到驱动变压器 T1 的磁通达到负的饱和值为止。这时两只功率开关管 VTI 和 V 丁 2 的工作状态将又会发生翻转,使功率开关管 VTZ 截止,功率开关管 VTI 重新导通。如此重复上述过程,电路形成自激振荡状态,这就是自激推挽式双变压器开关电源电路的工作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2-1 19: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MF35_ 发表于 2024-2-1 17:18
如果负载是纯电阻,波形会有失真,但比较轻,如果是整流+电容这种功能负载,波形会变得非常奇怪,谐波 ...

这种电路,对收音机的干扰大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5 2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