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93|回复: 47

双调谐中周的接线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6 07: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有了调试手段,我就非常喜欢使用双调谐中周耦合电路。对双调谐中周的运用方法也十分地关注。这台牡丹649电路图,其中第二只中周的接线方法,是不是合理,有什么必要性?这个,我理解不了。我是认为,这样接线,徒增元件制作的复杂性,印板走线的复杂性,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好处。不知坛友们有何高见呢?

牡丹649.jpg
     
发表于 2022-8-15 11: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22-8-6 07:53
提供三个方法,都是不改变性能的:

大概在三十年前,我装过如图的双调谐中周。记得那时这双调谐中周是用0。05三股绞合线来绕的,第一中周的次级我用了二圈,第二中周我是全部串联成的。两只中周的谐振电容分别是1000P,记得那只装好的机器无论在选译性还是在灵敏度方面都要比我周围同事们的机器好得多。

我那时的双调谐中周接法

我那时的双调谐中周接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6 20: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这个中周是通用型号,是可以做单调谐使用的,所以有个正常的抽头,然后可以和前面那个又组成双调谐,然后就顺便抽头接地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07: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疑问是:第二只中周的初级,有必要抽头吗?有必要用这个抽头接“地”吗?
我的想法是:可以不要这个抽头,或者不用这个抽头接“地”。可以直接从初级线圈的任一端头接“地”,也可以这里就没必要接“地”。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07: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电路的设计中规中矩,是我很是喜欢的电路形式之一。因此就会对其吹毛求疵,希望其更加优秀合理些。请知其所以然的坛友,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07: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三个方法,都是不改变性能的:

牡丹649 - 方法1.jpg

牡丹649 - 方法1 - 副本.jpg

牡丹649 - 方法1 - 副本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07: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三图,方法一:直接取消这里的接“地”线。
             方法二:用初级的下端接地。
             方法三,用初级的上端接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6 08: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猜测此设计是出于两点考虑:
1、三极管输出与中周的匹配匝数比与二次AGC的匝数匹配比使用同一个不是最佳效果,采用后面的中周进行二次AGC,二者的匝数比就不相互制约了。
2、当AGC控制变大时,由于一中放三极管输入电阻变大,会导致后面的中周Q值升高,二次AGC二极管的导通会导致后面的中周Q值降低,二者相互作用,会使后面的中周Q值变化相对较小。
若后面的中周不采取某点接地,会有电场信号输入,可能导致干扰增大,中周没实验过,磁棒天线的初级不接地实验过,有干扰增大现象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08: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changwanren 发表于 2022-8-6 08:16
猜测此设计是出于两点考虑:
1、三极管输出与中周的匹配匝数比与二次AGC的匝数匹配比使用同一个不是最佳效 ...

这个电路,第二只中周没有接入二次AGC。中周的线圈都是在屏蔽罩内的,与磁性天线线圈的环境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6 09: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知无足 发表于 2022-8-6 08:34
这个电路,第二只中周没有接入二次AGC。中周的线圈都是在屏蔽罩内的,与磁性天线线圈的环境不同。

     哈哈,阅读不细致,将前两天讨论的二次AGC接在双中周后面的问题无意识的拉了进来。
    会不会将成品的单中周拿过来直接连接成双中周,这样并没有特意加工的麻烦事。有没有可能选取了下图中的红绿线中的单中周直接连成双中周?
中周.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6 09: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孔景元 于 2022-8-6 09:53 编辑

由于工艺原因,中周除了电磁耦合之外还有寄生的电容耦合,双调谐两个中周各自的初次级之间有一个绕组间的寄生电容,画上这两个寄生电容,接地的必要性就会凸显出来,接地可以减小寄生电容造成的感应现象,抽头可以使c5两端的信号相反相互抵消,进一步减小感应现象和寄生耦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6 11:1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用扫频仪调整了一台老牡丹944A 发现双调谐的中放即使有扫频仪也不是很好调,前后影响,最后也没能调出馒头形,带宽和增益都可以,就是顶端有点凹陷。第一次调整双调谐,请版主传授一下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6 11: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繁琐哲学。
电感耦合,只要控制住耦合系数就行了,抽头毫无道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6 12: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照这个逻辑,中周外壳也就不需要再设接地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15: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changwanren 发表于 2022-8-6 09:26
哈哈,阅读不细致,将前两天讨论的二次AGC接在双中周后面的问题无意识的拉了进来。
    会不会将成 ...

这种可能性很大。只是,用抽头接“地”的方法,似乎并无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15: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在这里接“地”,是最恰当的:

86a02c376fb068a6903a95ee9349c59e_075320wjb5rhjx9b03bhbs.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15: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上图的接线法,第一只中周的次级和第二只中周的初级,都可以有接地端,可以最有效地阻断两只中周之间杂散项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6-11 07: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