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278|回复: 79

【参赛】DIY三极管图示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0 08: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概述
       由于此仪器可以绘制三极管输出曲线,所以命名为“三极管图示仪”感觉应该叫“二三极管直流数据采集器”更贴近一些。
此仪器有两个数控变量,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压,有两个测量变量,基极电压和集电极电流,所以,此仪器可以显示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图像,三极管的直流放大倍数随集电极电流变化曲线图像,二三极管的输入UI曲线图像,三极管的输入阻抗变化曲线图像等进行定性测量。
此仪器的四个变量数据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数据采集和显示,并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可得到在相应电流下的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进行定量测量。
图示仪总体.jpg
3DG6A.jpg
一、三极管图示仪功能:
     1、能够以图像的形式显示三极管的输出曲线,输入UI曲线,直流放大倍数和集电极电流关系等曲线。对三极管的直流特性进行形象直观的定性测量。
     2、数据采集,可采集三极管基极电流,基极电压,集电极电流,集电极电压。采集步长和采集次数可随意设置。
     3、结合实际数据采集和计算,可以较准确的测出三极管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

二、电路原理及设计思路
电路设计框图:
框图1.jpg
     1、电源电路,电源变压器采用10W双10伏,全波整流,数字电路稳压采用7805,模拟电路需要正负电源,稳压采用芯片78L05和79L05。
电源电路图.jpg
    2、图示仪的三极管基极偏流和集电极电压的两个变量采用数控,D/A转换采用TLC5615,它是一个10位二进制芯片,可分1024控制点,基极电压和集电极电流两个变量,采用AD1115芯片进行A/D转换后传给单片机,是一个16位二进制高精度的转换芯片。此芯片具有4路输入或两路差分输入,此机采用两路差分输入,目的是能够读取正电压和负电压。
     关于三极管的基极恒流,V/I转换由芯片LM358完成,当给D/A转换芯片输入数据1000,使得加在ML358上的电压为1伏,芯片输出的电流是加在LM358上的电压除以电阻R,恒流的变化范围分为0-10uA, 0-100uA,0-1mA,0-10mA四个档次,对应电阻100K,10K,1K,100Ω。如选择10uA档,给D/A转换芯片输入数据1000,对应的恒流是100uA(1V/100K=10uA), 输入数据500,对应的恒流是50Ua(0.5V/100K=5uA)。
关于三极管的集电极电压,是0-6.144伏变化,由10位二进制数码控制,电压的分度值为0.006伏。
    3、三极管的PNP型和NPN型转换,由于TLC5615只能输出对地正电压,而PNP管需要对地负电压,当三极管插座不变时,需要把加在三极管上的电压,进行正负极性转换,此转换通过转换开关和芯片OP-07的差分不同极性输入信号完成。其转换原理,当测量NPN管时,TLC5615的输出电压输入给OP-07的输入“+”。“-”接地,当测量PNP管时,TLC5615的输出电压输入给OP-07的输入“-”。“+”接地,由于“+”接地和“-”接地,芯片的放大倍数不一致,通过改变负反馈电阻,得到相同的放大倍数。见电路图。
图示仪电路图.jpg
   4、关于PBC的设计,由于此电路工作在较强信号的状态,所以,设计比较随意,见图片。
PCB图.jpg
三、制作资料
     1、关于外壳的制作,本人对外壳的要求是,以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为原则,所以,外壳有些不完美,只要实用就行。材料采用捡来的装修用的边角料有机塑料板,为了使是外壳边缘美观,使用壁纸刀倒角,然后弯曲、胶粘制成外壳。
机壳制作.jpg
     2、关于PCB板的制作,虽然网上有免费打板的厂家,但打板一旦出现设计有错误,不好修改,所以,应然采用热转印法制板,感觉还有DIY特色感。
PCB板采用Word文档绘制,用墨粉打印机打在热转印纸上,用电熨斗转印在覆铜板上,小手电转打孔,电路板及元件焊接见下图。
电路板.jpg
    3、总体正反照片照片
整体正.jpg
整体背.jpg
    4、单片机程序采用的是汇编语言,(HEX文件在压缩包中)
    5、软件的制作与设计
输出曲线.jpg
3DG6.jpg
输入.jpg
放大倍数1.jpg
数采a.jpg



  






参赛三极管图示仪.zip

16.45 KB, 下载次数: 557

评分

2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08: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实际测量纪实
    1、实测一只3DG8数据采集记录和对输入阻抗的计算(见图片)
三极管的输入阻抗计算公式:Rb=rbb+(1+B)26/Ie,公式很简单,但是必须测出三极管在他的直流工作点处的放大倍数。
一些万用表附加了测量三极管的直流放大倍数,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等功能。但实际上,三极管的直流放大倍数是随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二极管的正向压降是随二极管的正向电流而改变,所以万用表的这个简单的功能,只能用在挑选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简单的判断,所以,采用普通万用表测出的放大倍数进行输入阻抗计算,精度很差。
1.jpg
两种方法计算中,随误差较大,但是两种计算其输入阻抗还是较接近的。
数采b.JPG
      2、实测输入曲线和理论计算输入曲线的比较。
对于下述二极管三极管的一个计算公式就很难人工计算了,但是可以用电脑来计算,
2.jpg

     上式中的i是二三极管的输入电流,u是二三极管的正向输入电压,Is是反向饱和电流。
公式中的UT约等于26,是一个常量,IS是一个变量,此仪器通过实测输入曲线和理论计算曲线进行比较,可以得出UT和IS较精确的数值。

    下图中绿色曲线为实测曲线,红色由点构成的输入曲线为理论计算输入曲线,为了使理论计算输入曲线尽量的跟接近实测输入曲线一至,需反复的修改UT和Is,使其两线接近重合。
    实验测量结果:3AG1,3AX31,1N60的UT的常数基本等于26,其计算曲线和实测曲线基本重合。2AP9的UT的常数等于30-33时其计算曲线才和实测曲线基本重合。从二曲线的重合情况看,当电流较大时,在相同电压下,理论计算电流要比实测电流要大一些,分析原因是在实测电路中,存在引线电阻,半导体基片电阻,这个电阻在电流较大时,对电流影响较大。
3AG1.jpg
3AX31B.jpg
1N60.jpg
2AP9.jpg
2AP9A.jpg
    3、三极管输出曲线测量记实
3AX31A.jpg
二极管输入曲线.jpg
放大倍数实照.jpg
数据采集1.jpg
   此仪器使用视频网址: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 ... o_XNTgxODg4MDIwOA==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 ... o_XNTgxODg4MDI0OA==






评分

7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5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3 15: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qiuwei8375 发表于 2021-11-13 06:41
这是近几年看到DIY优秀作品之一,思路非常新颖,软硬兼施,功夫了得。

说得好,给你加分,恭喜你晋级
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0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佑红 发表于 2021-11-12 07:36
有一种想仿制的冲动。到时候投你一票!另建议优化一下PCB布线,再去嘉立创打个样板,电路板进出引线采用插 ...

谢谢点赞,谢谢你的建议,PCB板采用插件与开关导线连接即美观维修又方便。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0: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ngwanren 于 2021-12-2 20:49 编辑
donglele2005 发表于 2021-12-2 19:12
谢谢,本身业余制做,涉及强电,安全第一。安全规范这是一切的根本


     谢谢提醒!手中还有些各式各样的单层绝缘皮的插头,还有些单层绝缘皮的小电器已经使用了三十多年,如20W的内热电烙铁,不知还有没有坛友还在使用单层绝缘皮的插头?是不是很吓人,幸运没触点。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安全第一!
单层绝缘插头.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4 12: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大赛要求补充一张作品照片。
补充.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09: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拉机运行软件
若有兴趣制作的坛友,关于上拉机软件使用弄不清楚,可以单独交谈。

运行软件.zip

195.77 KB, 下载次数: 454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3: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软硬兼施,是真正的高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BIAN新文 发表于 2021-11-10 21:07
预祝大赛圆满成功,我收藏下来学习。我定制的作品材料还没到,先卖一个关子。

期待你的参赛作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21: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祝大赛圆满成功,我收藏下来学习。我定制的作品材料还没到,先卖一个关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10: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请问能否改下给电子管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08: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changwanren 发表于 2021-11-10 08:42
四、实际测量纪实
    1、实测一只3DG8数据采集记录和对输入阻抗的计算(见图片)
三极管的输入阻抗计算 ...

你是十三届DIY大赛第一个报名参赛的作品。欢迎。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08: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位机的软件也给一个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09: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西老道 发表于 2021-11-10 08:48
你是十三届DIY大赛第一个报名参赛的作品。欢迎。

谢谢!我是笨鸟先飞,重在参与,为大赛献上一个小小的作品,预祝大赛圆满成功,精品倍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0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比较实用的参赛作品,有创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10: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changwanren 发表于 2021-11-10 09:22
上拉机运行软件
若有兴趣制作的坛友,关于上拉机软件使用弄不清楚,可以单独交谈。

系统反应,丢失文件无法工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0 1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ngwanren 于 2021-11-10 10:14 编辑
w6955 发表于 2021-11-10 10:00
系统反应,丢失文件无法工作。


此图示仪与电脑串口连接,新电脑若无串口,与要购买u转串数据线,加装驱动程序。你的电脑可能是这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10: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设计新颖,收藏下来学习学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10: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li 于 2021-11-10 10:54 编辑

楼主可否考虑通过电子开关芯片转换 A、B两管,增加管子配对的功能?用不同的颜色同屏显示A、B管的曲线。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4-6-4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