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2 12:56:20

测试了一堆管前级管,看看人耳到底能分辨多小失真

这里有拇指管ef86类 ,大管6j8p类   6p9p功率管类 声音可以说天地之别了,但你看频响看失真都在0.2%的范围波动,这科学不?仪器可靠不?仪器比耳朵厉害不?仪器测不出来就听不出来不?真是笑话!还说人耳只能察觉5%的失真不?

于海旺 发表于 2025-4-12 19:56:42

   有仪器的人毕竟是少数,测试软件也不绝对可靠(人们编程的东西,Windows内核是绝对保密的的,还没人能破解,大中国只能用公开内核的Linux操作系统进行国产化)大多数都是用耳朵收货,况且收音机与音响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看曲线的。

twsg 发表于 2025-4-12 13:29:35

决定听觉的因素很多,失真率只是其中一个方便,凭失真率一个指标是无法决定人耳听觉的,虽然失真率高声音可能会不好,但失真率地也不一定会讨好耳朵

brainbox 发表于 2025-4-12 21:18:49

本帖最后由 brainbox 于 2025-4-12 21:24 编辑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2 19:50
人耳随年龄增长,听力下降,首先衰退的就是高频的听力,而元件的听感差异基本都集中在高频,所以最后听不 ...

态度和想法表示赞同!
老大们年龄大了,要多休息,咱们这些没正事的顽童,也得多给论坛注入热量才行。
恰如您说,听力和听感的确是动态变化的,而且是明显的,个体区别也很大。

咱俩年龄差不多。
有几个常用的设备,以前还鼓捣测一下指标,说实话,非专业出身,除了换换工作点,调整一下阻容网络,调整一下反馈,都是书本上介绍的常规做法,也没有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而且麻烦倒是真的。
现在基本很懒,最好的情况是上一下毫伏表。
经常情况,是鼓捣点冷门管子为了玩,主要体现在对待输出牛的态度上;或者弄个专业音频功率管,认真一点,做书桌、茶桌边听听。
过程中,多数耳朵收货;相信大多数人听的音乐大都有个自己的类别,也就决定了一些管子取舍和电路指标的处理习惯。

听音乐的过程,其实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听气氛;有的人自己玩一点乐器,欣赏细节;有的人理解音乐表达,会在音乐语言环境里沉浸……
状态不同,体会自然不同。当然,人家专业出品机器的不在讨论之内。
如果都是网上的哪几首电子管功放御用歌曲,动不动蔡琴、童丽……其实也就没啥意思了。

眼睛高度近视关系,加上年轻时候用眼过度(不是看颜色小说;P ),经常疼,听音乐甚至听别人讲话,经常闭着眼睛,听力不仅没衰退,好像弥补了视力因素,一直再提升。
除了自己玩乐器的,大多数人听的都是录制、混音、制作灌制后,定格的商品音乐,选择出品品质后,本质上已经确定下来了。
在机器再现音源的过程中,其实不是太大的奇次分量,不是很影响听感,当然书桌机器要苛刻一点。失真也是有能量级的。

如果说音乐是艺术,那么听音乐应是欣赏艺术行为,具备主观性和差异性,就不应该有标准。否则就都是工厂商品了。
那么个性化就变得无比珍贵了。有点不同的失真,算不算个性?哈哈,这个不知道。

对于熟悉的音乐和音乐文件,机器间的区别,是一下就可以辨别的,即便用1K、10k分别测指标优秀的机器,也是明显可辨的,甚至是同机换同管,都是一样。前提是,在3-4米以内。

从体验来说,电子管往往要听一段时间,会越来越喜欢;这个时候,你再来测,会发现,失真已经和之前的测试调整定格发生很大不同。

玩diy,技术当然是基础,要尊重知识经验总结;但更要尊重的听感体验,因为听音乐的是自己而不是仪器仪表;在优秀的音源和优秀的箱体加持下,机器不必那么苛求指标,温度、环境、元器件、管子本身都不是理想元件,都不具备稳定的线性,没必要。

现在很多论坛面度窘境,咱们的大佬们有先见之明,建立了资料区。抢救资料,包括经典管子的制备参数,估计会有点意义。

玩老管子和独立元件的越来越少,在电子电路方面,电子管是一片广阔海域中孤岛边的古老红树林,是一个里程墓碑,恰我们还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接触这把古老的钥匙,当做文化的理解,可能更恰当,一个老爷车,无需去评测百公里加速和越野能力了,玩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向那年那月的那一群伟大的人致敬了。:lol :lol

2025,论坛活跃,管子不烧。
握手,楼主。

zxyxsh 发表于 2025-4-12 13:02:40

人听到的不同,或许是音色的差别,跟失真度关系好像不太大。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2 13:04:13

再来不同厂的ecc85,看看失真差别是多小,一个肥厚 一个清秀,耳朵没聋的都听的出来差别:L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2 13:14:09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4-12 13:16 编辑

zxyxsh 发表于 2025-4-12 13:02
人听到的不同,或许是音色的差别,跟失真度关系好像不太大。

主要是有人天天说仪器找不到差别人耳就不能察觉,理论是千分2的失真差别可以忽略吧,那个敢说听不出6ag7和ef86的差别?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2 13:40:13

twsg 发表于 2025-4-12 13:29
决定听觉的因素很多,失真率只是其中一个方便,凭失真率一个指标是无法决定人耳听觉的,虽然失真率高声音可 ...

频响一致,那剩下的就只有失真了,但失真有很多种失真,而总谐波失真只是一个统计数值,高频还是低频凸起3db在总谐波失真数值上是一样的,但听感不可能一样

ligong 发表于 2025-4-12 13:40:30

同一个管,同一个电路,信号稍加0.2%的失真能听得出吗?你能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2 13:42:19

本帖最后由 重感冒 于 2025-4-12 13:49 编辑

ligong 发表于 2025-4-12 13:40
同一个管,同一个电路,信号稍加0.2%的失真能听得出吗?你能

所以我说用失真衡量听感本来就不可靠。有无数现实例子,不同厂的胆管,不同的运放, 不同品牌阻容元件,甚至是信号线 喇叭线都有差别只是幅度大小的问题 ,能测出信号线和喇叭线的区别吗?显然不能

ligong 发表于 2025-4-12 14:01:05

单个频点的失真,如果在1%以下很难听出,如果频谱群每个频点都迭加一个即使很小的失真,可能就容易听出。这就是不同管子音色的形成。

ligong 发表于 2025-4-12 14:08:29

就像正版和盗版CD,我们可以听出差别。但如果两张CD都只录了一段1KHZ的正弦波,还能轻易分出正盗版吗?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2 14:09:05

ligong 发表于 2025-4-12 14:01
单个频点的失真,如果在1%以下很难听出,如果频谱群每个频点都迭加一个即使很小的失真,可能就容易听出。 ...

单频点3%都难察觉更别说1%了,但听感不是只有失真还有相位和换速率,热噪大的声音会变得温暖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2 14:10:37

ligong 发表于 2025-4-12 14:08
就像正版和盗版CD,我们可以听出差别。但如果两张CD都只录了一段1KHZ的正弦波,还能轻易分出正盗版吗?

你说的非常对,盗版的和正版的失真差别有多大呢?为什么又能听得出来

kim1 发表于 2025-4-12 14:52:03

重感冒 发表于 2025-4-12 13:14
主要是有人天天说仪器找不到差别人耳就不能察觉,理论是千分2的失真差别可以忽略吧,那个敢说听不出6ag ...

人的耳朵本身就是个听力接收器,对各频段的声音响应都千差万别,自然感受不同,没有争议的必要。同型号不同厂家的管子当然也有差异。

HD711 发表于 2025-4-12 14:52:13

据说大猩猩与人类的基因差别不到2%,相亲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错:lol

中山老曹 发表于 2025-4-12 15:19:57

很多人还分辨不出四极管跟五极管的声音呢。;P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测试了一堆管前级管,看看人耳到底能分辨多小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