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opydoo
发表于 2024-8-11 14:18:15
有没有考虑过让你的探头可以利用力科示波器来供电呢?这里有 ProBus 的一些信息可以参考:
https://www.eevblog.com/forum/testgear/lecroy-probus-reverse-engineering/
另外,刚看到日本雅虎拍卖上有两只力科的有源探头,有兴趣也可以去看看。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11 14:48:34
scoopydoo 发表于 2024-8-11 14:18
有没有考虑过让你的探头可以利用力科示波器来供电呢?这里有 ProBus 的一些信息可以参考:
https://www. ...
太给力了。刚好我的第二版改版还没投出去。我考虑一下,改成正负12V供电。
这次刚刚优化了探头尖。那些电阻的摆放和角度是用HFSS优化过了的。
我目前是用正负4.2V锂电供电。改成正负12V的话,我还得想一想,不能直接用。直接用可能会导致功率超高,探头发热过大。我这个探头电流在正负4V下有近100mA。
scoopydoo
发表于 2024-8-11 15:06:05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11 14:48
太给力了。刚好我的第二版改版还没投出去。我考虑一下,改成正负12V供电。
这次刚刚优化了探头尖。那些 ...
其实不用改探头这边,毕竟很多有源探头都是分体的,你可以在示波器插头那边加降压电路的。甚至还可以仿制个 offset 电路出来 :lol
MT4S301
发表于 2024-8-11 15:22:45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11 14:48
太给力了。刚好我的第二版改版还没投出去。我考虑一下,改成正负12V供电。
这次刚刚优化了探头尖。那些 ...
好奇电阻位置产生什么问题、如何优化;P 两道杠莫非是pcb电容?
分立LF有源巴伦不优化掉么;P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11 15:33:54
MT4S301 发表于 2024-8-11 15:22
好奇电阻位置产生什么问题、如何优化 两道杠莫非是pcb电容?
分立LF有源巴伦不优化掉么
探头尖串了四级电阻,把阻抗从1000ohm diff逐级降下来,直到降到balun的50ohm。从探头尖开始每串一个电阻,后边的特征阻抗就减少相应的值。我是从500-350-200-100-25一级级降下来。
那个缝隙是留给焊耦合电容的,用来调整频响。那个地方阻抗很低,所以看起来铜皮都很宽厚。
LF“balun”你是指用集成运放换分立差分放大器吗?:lol 我考虑再玩玩分立放大器。如果这一版的低频做得不够好,就考虑换运放(对我来说需要再买),我元件库里的运放最快的是AD8052/LT6230,仍然满足不了要求。我有个AD8138,但是是全差分输出的,用来做单端输出怕有问题,根据老外的经验,差分输出的只用一个输出性能不好。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11 15:35:23
本帖最后由 量子隧道 于 2024-8-11 15:58 编辑
scoopydoo 发表于 2024-8-11 15:06
其实不用改探头这边,毕竟很多有源探头都是分体的,你可以在示波器插头那边加降压电路的。甚至还可以仿 ...
不错,我可以用两个淘宝小隔离开关降压模块,串在线上,热缩管封起来,就当作线的一部分来用。最好是做个盒子放在插示波器那块,就像商品探头那样。
MT4S301
发表于 2024-8-11 17:22:37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11 15:33
探头尖串了四级电阻,把阻抗从1000ohm diff逐级降下来,直到降到balun的50ohm。从探头尖开始每串一个电阻 ...
我反思了自己的发言,出发点是我之前抄50M的AD817都抄不明白。据此建议第一版就上300M的大师您弃用分立电路确实不知分寸了点;P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11 19:52:50
MT4S301 发表于 2024-8-11 17:22
我反思了自己的发言,出发点是我之前抄50M的AD817都抄不明白。据此建议第一版就上300M的大师您弃用分立电 ...
您老别谦虚,你很厉害的,你的一系列电源,运放,UHF放大器贴我都看了的,你理论功夫和实践在这个坛里都是出类拔萃的。我学到了不少呢。
我这个之所以轻易上百M,其实原因是电路简单啊。就那么三四个管,跨两级反馈,很容易做出来的。但是也不能对低频和DC指标期望过高(当然探头应用可以这样简化)
小鬼头
发表于 2024-8-12 10:26:44
发帖都有一周时间了,也没见楼主亮出他的HF、LF信号具体在电路中是如何叠加的。
按一般规律,不使用变压器时,叠加的方法可以是:
1、电流与电流的叠加。但看楼主的意思,LF部分是电压型输出的,因此,估计不是这种形式。
2、电流型输出端与电压型输出端的叠加。估计楼主采用这种方法的机会较大。但这种电路,对电压型输出端(LF部分)内阻性能要求很高,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3、电压与电压的叠加。这需要使用电阻衰减网络来做,因为有衰减,性能方面自然有损失。而且还像第二种方法那样存在着内阻的匹配问题。
此外,因为前端有balun,LF与HF的频响还需要衔接好,否则,频响曲线会在中频段有隆起。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12 11:22:07
本帖最后由 量子隧道 于 2024-8-12 11:38 编辑
小鬼头 发表于 2024-8-12 10:26
发帖都有一周时间了,也没见楼主亮出他的HF、LF信号具体在电路中是如何叠加的。
按一般规律,不使用变压 ...
就是13楼。
接近你说的“电压型与电流型叠加”。LF部分用“高”值电阻(几百到一两kohm)加到HF上。高值电阻与高频直通回路分压,剧烈衰减低频,衰减到和高频一样的幅度。
与你说的略微不同的地方是,HF的输出不是电压型的。射频LNA一般都有个接近50ohm的内阻。这给了我进行上述操作的空间。
小鬼头
发表于 2024-8-12 17:00:52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12 11:22
就是13楼。
接近你说的“电压型与电流型叠加”。LF部分用“高”值电阻(几百到一两kohm)加到HF上。高 ...
看了前面你画的框图和LDA的位置,大致明白你这里如何叠加的:是前面说的第三种。
LDA的输出阻抗情况尚好,因此,LF部分的频响容易搞好。但LF电路的输出阻抗不恒定:如果后面电路的输入阻抗高,那么,HF部分的频响就要受他的影响,给调试工作增加了难度。
如果后面电路输入阻抗低(比如也是50欧),那么,频响问题就不大,但需在信号增益上付出代价——HF部分至少是损失一半的增益。这相当于差分对使用一个端口输出时的情形,也就是说,前面采用单端放大(而没有采用差分放大)所获得的优势消失了。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12 17:36:36
小鬼头 发表于 2024-8-12 17:00
看了前面你画的框图和LDA的位置,大致明白你这里如何叠加的:是前面说的第三种。
LDA的输出阻抗情况尚 ...
我这个探头搭配的示波器,输入阻抗是固定50ohm的,连高阻输入都不支持。所以以LF放大器的视角看,它的负载就是一个高值串阻,后边是两个支路的并联:LNA内阻和示波器内阻。
这里的一个难点是,在低频时会有些负载不稳定的情况。
LNA输出是有个串联电容的。在极低的频率,因为LNA输出电容的阻挡,LF放大器只看到了示波器内阻。
在LNA输出电容转折频率往高频,LF放大器会看到示波器内阻并联LNA内阻。
我在思考,是否把这个合路部分的转折频率,做成和放大器前的分路部分的转折频率一样。
这样,低频放大器在低频率得到了信号,但是看不到LNA内阻;
在高频率虽然看到了LNA内阻,但是此时它不怎么输出了,系统已经被LNA接管了。就无所谓了。
欢迎支招探讨,这个地方我并没完全思考明白,也是边仿真边实验。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20 12:01:28
半成功半失败。
单低频很好。从DC到300M平滑滚降。
单高频也很好。在1GHz内起伏不到1dB。在5Ghz内也不过2,3dB。
然而,高低频衔接起来就完蛋。这两天想了想,设计方案有问题。
分频时没问题,在分频点,高频相位超前45度,下降3dB,低频相位滞后45度,下降3dB,两者合成后刚好是0度,0dB。
合频时的幅度和相位怎么调也调不好。衔接频点处不是凹陷就是鼓起。想明白原因了,高低频放大器的耦合以及各自的相位曲线导致它们很难并合到一起。
索性不要低频,把高频延伸到1MHz以下,就是上述两图的曲线。其实也挺好用的了。
只是格调和难度低了好多。
想出了个让高低频无缝合路的方案。关键点是高低频支路要直流耦合。待闲时再战。
小鬼头
发表于 2024-8-20 12:31:09
我印象里,应该是在6dB点而不是3dB点来分合的,但有可能记错。
量子隧道
发表于 2024-8-20 12:56:06
小鬼头 发表于 2024-8-20 12:31
我印象里,应该是在6dB点而不是3dB点来分合的,但有可能记错。
我没仔细想,粗想应该是在3dB点。
在这个点,X和R的模相等,角度45度,X或R上得到1/sqrt(2)=0.707的幅度,高通和低通支路各自获得正负45度,0.707幅值的信号,两者合成后刚好是0度,幅值1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