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ey_tom
发表于 2022-2-6 08:55:44
本帖最后由 abbey_tom 于 2022-2-6 09:26 编辑
这是我自己使用了30多年的MF55的表盘
仔细看了一下,
hFE并不是线性刻度的,
但比较接近线性了。
因为MF55的单独hFE档使用的分流电阻为39,
有些偏大,所以线性度要差一些,
需要修正,修正的趋势与我的前面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电流越大,按线性画出的表盘偏低的就越多,
所以需要画得越密一些才行。
Maitreya
发表于 2022-2-6 12:20:15
分析得不错。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8 21:01:51
赞同楼主观点。其实HFE跟欧姆档同理,只不过它是有限量程,晶体管相当于等效电阻。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8 21:17:17
当量程为1000,角度减半时就能看清了,否则相当于在曲线上截一小段放大
abbey_tom
发表于 2022-2-8 22:02:55
本帖最后由 abbey_tom 于 2022-2-8 22:08 编辑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8 21:17
当量程为1000,角度减半时就能看清了,否则相当于在曲线上截一小段放大
我觉得不是这个问题,
只有表头等效电阻很小时,
才可能是线性,
与放大不放大没有关系,
凡是使用X10档的,
等效电流表阻必在200Ω以上,
线性度急剧下降,
截取小于300部分的刻度部分,
它仍然是明显的非线性。
且使用X10档的表盘往往只能使用一半。
对比MF47的表盘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8 22:13:29
不矛盾,我第二段话是对比内阻相同,但量程差很多的情况。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8 22:27:12
当然内阻越小越接近线性,但必竟有内阻,内阻小(老47表小于27R)量程也小,就更逼近线性了。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8 22:38:26
abbey_tom 发表于 2022-2-5 21:03
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也用数据来验证一下:
建议绘成图,更直观。
abbey_tom
发表于 2022-2-9 07:29:17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8 22:27
当然内阻越小越接近线性,但必竟有内阻,内阻小(老47表小于27R)量程也小,就更逼近线性了。
我认为所谓量程大,
实际是其弊端,
因为不得不量程大,
您也说了,
三极管实际相当于等效电阻,
一般小功率用于放大用途的hFE也就300以内,
其等效电阻最小也就是200Ω左右,
对于X10档来说,
电阻大于中值,
肯定就局限于左半表盘了,
画了量程1000,
实际几乎很少能够达到的,
愿意再往后画的话,
量程很快就到1万,
自己都会觉得可笑了,
这个也是借用X10档之后的无奈之举,
从测量的角度来说,
左半表盘本身精度原本就差,
还量程密度这么高,
基本上跟没用差不了多少。
我认为所谓现代指针表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反正用它测hFE的人基本没有了,
撤掉又会显得不够B格,
于是借助X10档权宜一下而已。
abbey_tom
发表于 2022-2-9 07:31:25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8 22:38
建议绘成图,更直观。
本来我很有热情的,
但发现本坛鲜有人对此有兴趣。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9 10:55:10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2-2-9 11:18 编辑
时代进步了,现在的小晶体管测试仪非常方便,关键是自动分辨管脚,弄得我都不习惯老办法了。
我做扫频仪时,特意买了几大袋子9012、9013,H级的,HFE高达近500,300就不够用了,当然我没有用指针表测。不管是什么表,HFE只适合用同一块表测量后做对比,绝对数值没有太大意义。
I=E/(Ro+Rx),这是欧姆表的基本公式,这个公式证明你的观点更清楚。
老MF47表HFE档的Ro是27欧姆,ADJ调零时I=1.5/(27+233)=5.769mA,也就是说,当时设计者认为300倍对应233欧姆,跟你估计的差不多,按线性折成1倍时对应300*233=69.9K欧,此时管子无增益。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9 11:06:38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2-2-9 11:08 编辑
研究这个问题要了解一些基本定义,以下摘自以前的笔记:
研究缩写有助于理解物理量的基本含义。有趣的是,想抠一下“hFE”究竟是什么词的缩写,竟然没有想的那么顺利,只查到只言片语。维基百科对“HFE” 词条直接给出了“Forward Current Gain”,显然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如果它是缩写,最有可能的是:
H(hybrid):混合。应该是指基区对电流的调配吧? Ib+Ic=Ie;
F(forward):向前。可转义为“正向”,指“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电流的方向,是相对于三极管“反向”既“倒置”接法说的;
E(emitter):发射极,应该是指共发射极的接法。
这三个词不能简单地组合在一起,但清楚地表达了“Current Gain”的3个关键点。
电流就不多说了,尽管它必须以VBE实现,但毕竟在管子内部是人家的天下。
有的手册将hFE解释为“Forward current transfer ratio”,是个传输比,这个词准确地表达了双极晶体管的本质,它只是个调节阀,本身并不产生能量,只传输和调配电流。而“放大”有容易混淆为“无中生有”的嫌疑。
1、hFE是直流参数
交流电流放大倍数“β”与频率有关,三极管手册给出的都是hFE,它是与频率无关的、相对简单的、纯直流的电流放大倍数。
强调“纯直流”,是为了区别“脉动直流”,脉动直流的方向不改变,所以也算是直流,不过二者经BJT流出来之后,可能会有不小的差别。所以,尽管它是直流,也应该按 β 考虑。关于这方面的仿真收集在后面的“β 和hFE到底是什么关系”。
2、hFE 都是正向的
说“正向”,是因为三极管还有个“反向”工作模式,既C、E极对换使用的情况,也称“倒置”模式,这种状态下电压放大倍数约为0.1~0.5(见“三极管的4种工作状态”)。
3、hFE 都是最大值
手册给出的 hFE 是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值。具体应用时的大小要视信号频率及实际电路条件而定,因为它与管子的偏置状态密切相关,还严重受温度影响。
换句话说,hFE 不是固定的,但有个天花板。
abbey_tom
发表于 2022-2-9 11:36:36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9 11:06
研究这个问题要了解一些基本定义,以下摘自以前的笔记:
研究缩写有助于理解物理量的基本含义。有趣的是 ...
还是您比较专业,
看您上次的引用,
好像出版成书了,
能写书出版,
也是不简单的。
能不能把书给我推荐推荐,
有时间的话拜读一下。
abbey_tom
发表于 2022-2-9 11:38:32
本帖最后由 abbey_tom 于 2022-2-9 11:50 编辑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9 10:55
时代进步了,现在的小晶体管测试仪非常方便,关键是自动分辨管脚,弄得我都不习惯老办法了。
我做扫频仪时 ...
关于本帖提出的观点,
我还是认为使用公式
http://www.crystalradio.cn/data/attachment/forum/202202/05/195004g9gfyr78om4omfgm.jpg
能针对指针表的设计方案,
很直观地得出结论(有关线性的):
一是本文提出的当Rb远大于R0时,接近线性:
基本上1000倍以上(有ADJ功能并单独设hFE档的大概就是这个比例)
二是在此基础上,VC-Vbe越大,也越接近线性。(VC越大越好、Vbe越小越好)
老郑小烧
发表于 2022-2-9 11:46:14
本帖最后由 老郑小烧 于 2022-2-9 11:52 编辑
abbey_tom 发表于 2022-2-9 11:36
还是您比较专业,
看您上次的引用,
好像出版成书了,
没有出版,纯业余爱好,不是学电的,也没从事这个行业:lol 。因为业余,所以不敢放出来,只是边跟大家讨论边修改完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若有兴趣可私下发给你,文件很大,私信个邮箱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