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估计有很多人想过用黑白机改示波器,估计没人成功过。原因是偏转线圈有很大电感,对不同频率有不同阻抗,导致波形严重失真。我在98年的时候想到另外一种方法,信号不往偏转中送,而是"送到"阴极去,算是突破,但仍是先天不足,低频可行。也鉴于此当时只做了个初步没再继续做。不过这种方法可以轻易实现多踪显示,及显示XY坐标,甚至叠加图像——本来就是电视。心动吗?由于年代久远当时的东西早已不见踪影,下面这些是根据当时思路再想象出来的,没有实际试验,电路仅提供个大概,有兴趣的话你自己实际做去。2000年的时候我买了江苏扬中电子仪器厂(注意还有个光电仪器厂,不是一个厂)的YB4324,20M双踪。和这个比起来天上地下,相差甚远,主要是带宽相差远。
思路如下:
我们知道,显像管显示图像时是通过偏转线圈中的电流改变光点的位置,电流越大光点偏移越大,光点位置和电流大小是对应的,存在非线性。我们先假定它是线性的,输入信号是直流电压,那么如果把行电流转换成电压,再与输入信号比较,当两者相等时产生一信号送到阴极点亮屏幕,再配合场扫描作X轴扫描不就行了。而那个非线性实际也用不着管,做个与行频一致的锯齿波振荡器就行了,非线性由原有的S校正、饱和电感什么的完成就行了,如此简单。场扫描做成可调的锯齿波振荡器,恒流输出到场偏转,注意场偏转线圈两端要并一个电阻,以消除寄生振荡。至于多踪,多做几个Y轴并在一起就行了。坐标做个振荡器按一定时间送一个信号到阴极形成背景方格就行了,可以调节灰度的。把逆程消隐加上,解决同步问题,由于低频,同步容易,甚至不用同步都行。
至于能达到多少频率,没做深究,不知道多少。不过把很高的信号如500KHz送入的话也能出现图案,没做进一步分析。更高没试过,对于正规示波器来说500KHz仍相当低。
后来买了示波器之后的感受:
双踪是买对了,确实需要,单踪不行。而频率20M多数情况够用,有时不够,总的来说20M合适。脑子里想法逐渐发生了些变化,没示波器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有了示波器就有了眼了,原来看不到的东西就能看到了,修东西好修。实际却完全是另一码事,实际看到的波形和书上的不一致,有的相同,有的完全对不上。之前根据书本猜出来的波形,实际一量根本不一样。原因主要是书上是理想状况推导出来的,缺的东西很多。而显示出来的波形还得能看懂,能解释那波形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是那样,比用万用表量要的技术更高了,是更复杂了而不是更简单了。当时想把示波器当老师,啥不懂问它就知道,确实学到了东西,而且是书上没有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上了一台阶。是这样的,当你没示波器的时候也就不去想波形,因为量不了办不到,思路局限于万用表量,有了示波器能办到了自然就想波形了,那个地方波形应该是啥样的,经过什么之后又变成什么样的,这样对电路了解就更深了,思路也变了,提高了一个级别。之前因量不了而“回避”而不去想不去做的电路现在去想了,可以做了,范围开阔了,更重要的是思想不一样了。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