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3-2 10:46:50
|
朋友的经验:
1、工作点的设定
1969电路很多朋友说电流越大约好听,我认为没必要,此电路的工作电流与供电电压,音箱阻抗有关。8欧音箱,27V供电,电流1.2A这个原设计标准非常有代表性,电流过大从仿真上,实际电路测试和听感上,并不能带来什么好处。能够改善1969电路软脚的真正做法是加大工作电压,比如35V,只有加大工作电压的前提下,提升电流才是有意义的行为,这时电流应该在1.8A,此时的输出功率在17W左右,就是发热量大了很多,要注意散热,但听感上的改善不是一点半点。
还有一个影响1969音质的工作点设定是R3的阻值,这部分电路,也是1969的超级亮点,R3、RV2、C2组成自举网络,使这个电路有着丰富的偶次谐波,但R3、RV2的阻值会对音色有着巨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朋友觉得大电流好听的原因,不是电流大了好听,是你调大了电容自举反馈量增大音质才改变。我的意见,自举的反馈量过大,也不是很好,毕竟偶次谐波也是失真,虽然很好听,但解析力会下降,我提供一个经验公式 RV2/R3>5,也就是说,RV2的阻值最好大于5倍R3,如果你的电路调整完电流,测量一下这2个电阻,不是这个比值,调整一下R3,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2、 最后要说的,是R4阻值的选择R4与RV1组成Q4的偏置电阻,调整RV1可以调整中点电压,这个大家都知道,我的意见是,R4最终的阻值取决于RV1的最终调整阻值,最理想的情况是调整R4的阻值,是RV1=R8,当然这个不是非常严格,但对听感上是有可闻的影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