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白居不易

超外差接收器与调频广播的发明人——阿姆斯特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 19: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忘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 2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位才子,万恶的剥削阶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 21: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 21: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姆斯特朗一个神奇的姓氏。大家的了解估计主要集中在登月计划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 23:0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居不易 发表于 2016-1-21 09:37
本人只是抛砖引玉,解放后,由于对苏一边倒,科学技术也被打上政治烙印,很多事情不了解真相。希望老人们 ...

程权是谁,请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 23: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河 发表于 2016-1-21 21:34
阿姆斯特朗一个神奇的姓氏。大家的了解估计主要集中在登月计划上

貌似意译成汉语是“我强大”吧,英语考试从来没过10分的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 23: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09: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眼睛乍一看以为是列宁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09: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居不易 于 2016-1-22 09:41 编辑
第尾才子 发表于 2016-1-21 23:03
程权是谁,请赐教?


程权先生简历不详。他是国内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著名的无线电技术科普作者,曾经编著《业余无线电装修丛书》包括《矿石收音机》、《交流超外差式收音机》等,比冯报本先生还要早一些。本坛网友何老名“程权的学生”。
矿石收音机书籍1.jpg
oYYBAFSTnNqATAvUAATIMoccYcg446_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10: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白居不易 于 2016-1-22 10:45 编辑
1940115 发表于 2016-1-21 13:15
学习老大哥的时候知道  波波夫 。


那是前苏联的片面宣传。马可尼的“无线电”实现远距离发射或接收脉冲形式模仿莫尔斯电码的点划记号,获得了专利并实现了商业化。波波夫的主要兴趣是接收闪电信号,研究雷雨物理学,他第一个使用天线。直到加拿大物理学家费森登发明了对无线电波的调制。费森登想到发射连续的电磁波,使其振幅随声波的波形而变化(调幅波),在接收端被还原出声音。利用这个方法,人们1906年从马萨诸塞州海岸发射经过调制的无线电信号,接收到音乐。三极管发明后,无线电广播技术不断完善和实用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16: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把科技发明都归在苏联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19: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发明的超再生和超外差技术,对无线电技术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他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围绕着专利也打了很多官司,与公司斗,与同行斗,关于他的英文资料有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20: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我们中国家庭在科学技术的研究空间太小了,大人都是为孩子上个奥数,弹个钢琴,请个家教等等,花什么钱都行,那个家庭给孩子搞个实验室,难啊!就连我们爱好这些人,在家想搞个工作室,还要和老婆大人商量来商量去,也未必成,哎!可悲啊!愿我们中国人早日重视科学,从孩子入手培养,中国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很多的象阿姆斯特朗的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08: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位科学家俺都不知道,只知道六界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得主的阿姆斯特朗。确实中国人的科技空间很有限,看外国人科技制作方面的网站就有繁花似锦之感,我们在国内就不知道外国的发烧友们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09: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教育走入了歧途,我们小时候并不是这样,50年代北京有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各区有少年之家,有许多兴趣小组。本人就在北海的少年科技馆先后参加过无线电小组和摩托车驾驶小组的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4 1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