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25|回复: 12

新花蓝绕法设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1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矿友都希望做一个好的线圈,花篮线圈是一种好的选择,Q值高。但还有没有潜力可挖呢?按俺笨人的理解花篮绕法其实也是一种间绕。但和普通间绕不同的是:线圈的轴向距离小了,圈与圈间的磁耦合紧了。相同的是圈也圈间的分布电容小了,绝缘介质高频是性能比较理想的空气。所以要想提高线圈品质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1、减少分布电容。2、加强圈间磁耦合。3、减少线圈高频电阻。
      笨人设想了一种花篮线圈的绕法,说出来与朋友探讨,也希望有条件的高手进行测试比较,呵呵,实际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其实很简单,就是用2个一定间距、直径的较细的芯棒去替代原来1个较粗的芯棒。
线圈在2倍芯棒直径的间距的两芯棒间交叉。
下面以芯棒中心直径为65mm的花篮线圈为例,先做点数据分析,假定原来的花篮线圈是用11个直径8mm的芯棒绕制,现在改用22个直径为4mm的芯棒绕制。如图
file:///H:HL.BMP
      用此绕法的理由:1、线间间距超过3-4mm时对分布电容的影响不敏感。2、每匝线圈所包围的面积尽可能大和重合。线圈的周长尽可能短。
     为便于分析,把线圈分为内线圈和外线圈(只是便于分析用,把线圈看成是一半大线圈一半小线圈),
忽略线径,见下图。

                          原绕法                                 新绕法
小线圈
面积:            2749.080平方毫米(下同)        2953.288
周长:              195.853毫米(下同)                202.479
大线圈
面积:             3633.021                               3613.673
周长:               246.118                                228.405
-------------------------------------------------------------------------------------
平均面积:        3193.0505                            3283.4805
平均周长:         220.9855                               215.442
大小线圈面积差:883.941。                              660.385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见:1、新绕法的平均包围面积比原绕法大,同样的圈数可以获得更大的电感量。
                              2、新绕法的平均周长比原绕法小,可以有更小的损耗。
                              3、新绕法的大小线圈面积差比原绕法小,有更强的磁耦合。
       再看线圈交叉处:花篮线圈的分布电容的薄弱处在交叉处,这里只是线的外皮做绝缘介质。互相垂直时交叉面积最小,平行时最大,新绕法为60度,属于比较好。再大的角度会使周长变大,不合适。如果在绕制时在交叉处都垫上聚四氟乙稀生料带,并用其绑扎是否效果更好?朋友们可以试试。有Q表的朋友们还可以试试芯棒多粗时最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4: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H:HL.BMP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4: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发不了图
     
发表于 2009-7-21 15: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这种科学分析、锐意探索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5: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我怎么发不了图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7-21 18: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上附图如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1: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没人有兴趣,笨人就不继续了。。。。。
     
发表于 2009-7-27 12: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绕法新颖,分析的有理有据。
发表于 2009-7-27 13: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qzlbwang 的帖子

我做的和你大同小异,我用了13个,没表,不知道Q值,感觉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8: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1上2下的绕法:
     
发表于 2009-7-27 18: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桩越多,线圈越接近圆,面积越大,如果要安排多达22个桩,不如直接安排成21或者23根桩,想怎么绕就怎么绕.不必两个一组,因为这样绕下来以后,是很难固定不变形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9: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得有道理!变形是个比较大的问题,不适合绕很多圈。这个绕法和21或23个桩还是有点不同的,交叉点只和11个桩的一样多,交叉点是分布电容的薄弱点。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9: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只是个非圆形桩,之所以用2个小圆桩替代非圆形桩是考虑业余条件下容易办到。如果用11个非圆形桩那么变形的问题就不会是大问题,他的刚度不会比单个大的圆形桩差哪里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07: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