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11-28 20:34:11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psxfc 于 2015-11-28 20:39 编辑
电子管是用交流供电好声音,还是用直流供电底噪更低,尤其对大功率直热管。这个问题在各论坛均有过很多的论述与解释,但都是,要么表浅说说听音感受,要么宏篇大言理论深奥,之后我在一篇文章上看到某高人对这两种供电方式的理论,我觉得是一种大家都看得懂,但不一定大家都能接受的解释,现摘录于此,供大家研判。
凡用过两种供电方式的老师、童鞋大家也可以说说你自己对于电子管灯丝,直流供电、交流供电 的看法,以提供大家借鉴参考。以下为该篇摘文如下:
交流点灯的声音好是事实,但交流声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噪音方面,我就不谈了,先探讨一下它为何会声音更好。当用直流时,灯丝以中心为界,正负两端的电子发射量是不同的,在中心点往两端,越负发射量就越大,越正就越小(对负栅压的直热管而言)。又因等丝发射面积固的,一定的温度和面积能发射的电子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假想极端情况,一端发射而另一端不发射,发射电子的那一端会出现电子供应不足(对应大屏流时而言)使管内阻上升使特性曲线偏离。还有电子在这端密度大增,反而使二次发射的电子无路可走,只有回头,余韵也就变小了,因为电子对着电子是排斥的,灯丝射过来的电子比二次发射的电子动能大得多,所以这些二次电子被硬撞回屏极去,同时这些二次电子也减慢了阴极电子的速度,到屏极后能产生的二次发射量也同步减小了,所以由二次电子发射所产生的余韵也就大幅减小了。电流密度小的另一端因射向屏极的电子数量小所能产生的二次发射也偏小,所以与交流点灯相比,灵气没了,细节小了。
交流点灯时;灯丝以每秒100次的频率交换着,再加上热惰性,所以整个等丝的发射密度都被均衡化,再也不会出现直流时的一面倒的情况了,直流时发射量为何会一端大一端小呢?其实很间单,一是因屏压对灯丝两端不同,二是阴极对栅极的偏压不同。而且这是主要因数。就拿双屏2A3来说说,如下图:灯丝中点对栅是-45V,若只看左边的半个管,实际灯丝端点对栅只有-43。75V所以电子发射量偏大,也即是这半管屏流增大,再看右边的半个管灯丝端点对栅却是-46。25V,所以电子发射量偏小,屏流也跟着小!
可见,如果用直流点灯,那么这个2A3内的两个管屏流永远都是一大一小,一个重载一个轻载地工作!重载的那边累死也要撑!灯丝电子供应不足电路所需是也只能是能给多小就算多小吧!而轻载的那边,灯丝有足够的热能,本可以发射大量电子的!但却一直没用上,所以等丝利用率很低,可达到的最高电子供应量明显的减小!栅极的信号要屏流往上升,屏流却因灯丝供不上这个量,你就怎也升不上去!那里还有力度可言!声音不单薄就怪了!
交流点灯厚声是当然的!灯丝一边在全力发射电子给屏极时另一边却在休息,在储热,使这边的灯丝回到最佳状态,准备为下一个半周到来时,就可有备无患,从容不迫地工作了!这时另一端又休息去了,以每秒100次地交替地工作,灯丝能提供的最大电子量明显的要比直流点灯时大。要知道,灯丝才是电子管的心脏,灯丝状态不好那一切都免谈!
直流点灯时有一特点,就是,假若栅信好要屏流上升,拿么灯丝就会尽全力发射电子!如果信号周期很长,幅度又大那么到了信号的后期灯丝就会出现电子供应量不足,造成屏流再也无法上升,这时就相当于工作在恒流区,也即等同信号削顶失真!因为这时的灯丝没有休息时间,所以只能尽力地把屏流维持在这时的灯丝最高电子发射量上,这一段时间内不管你输入信号有多强!屏流都是不会变大的了!只有等信号回落等灯丝缓过气来才行。灯丝要有一定休息时间来储热的!
交流是完全不同,一端灯丝还没到极限,还未出现削顶时,另一端到了值班时间就会由另一端来担这发射任务,让原来首先工作的那端减低发射量,让其休息,准备下次换班上阵。所以交流时不会出现硬削顶失真,最大不了就是波顶变钝,因为灯丝交替的发射电子,须然增幅也不大了,只要灯丝未真正到发射极限,屏流还是能缓慢的上升的,同时如前所说,交流点灯可让灯丝发射出更多的电子,所以削顶失真出现的区也会上移到屏流更大的地方,可动作区明显加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