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71|回复: 44

X线摄影判断晶体管的真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7 16: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5-27 17: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7: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7 17: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好者中还有医生,真的没有想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7 1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爱好者买牙科x光机。 胶片的2K多,ccd的4k多。

1.jpg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7 17: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不错。
要是早百余年,帖主说不定能获Nobe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7 18: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3po 于 2015-5-27 07:34 编辑

      把 KV 调低, 增加球管到片子的距离。


      应该能出来更多层次和细节。


       增感屏是降低分辨率的因素, 不应该用。



        反正管子不怕辐射, 可以延长曝光时间。


        球管那里可以再加个滤光片把太软的射线挡掉, 减少反射散射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7 19:0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层结构的是真三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7 20: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导体芯片经过这些高能射线轰击,会不会性能有变化了?
甚至P的变成N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1: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1: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1: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2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7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知道被辐射后的管子会不会得绝症,楼主在弄些小塑封管子上去照一照,看看会不会坏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7 23: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banzhixiezi 发表于 2015-5-27 05:32
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原子核占原子的体积比很小,绝大多数X线应该打不到原子核,有少量打到原子核,能量应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 ... 3%E6%95%A3%E5%B0%84


在原子物理学中,康普顿散射,或称康普顿效应(英语:compton effect),是指当X射线或伽马射线的光子跟物质相互作用,因失去能量而导致波长变长的现象。相应的还存在逆康普顿效应——光子获得能量引起波长变短。这一波长变化的幅度被称为康普顿偏移。
康普顿效应通常只指物质电子云与光子的相互作用,但还有物质原子核与光子的相互作用——核康普顿效应存在。

康普顿效应首先在1923年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学家康普顿观察到,并在随后的几年间由他的研究生吴有训进一步证实。康普顿因发现此效应而获得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效应反映出光不仅仅具有波动性。此前汤姆孙散射的经典波动理论并不能解释此处波长偏移的成因,必须引入光的粒子性。这一实验说服了当时很多物理学家相信,光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粒子性,光束类似一串粒子流,而该粒子流的能量与光频率成正比。
在引入光子概念之后,康普顿散射可以得到如下解释:电子与光子发生弹性碰撞,电子获得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而反弹,失去部分能量的光子则从另一方向飞出,整个过程中总动量守恒,如果光子的剩余能量足够多的话,还会发生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弹性碰撞。
康普顿散射可以在任何物质中发生。当光子从光子源发出,射入散射物质(一般指金属)时,主要是与电子发生作用。如果光子的能量相当低(与电子束缚能同数量级),则主要产生光电效应,原子吸收光子而产生电离。如果光子的能量相当大(远超过电子的束缚能)时,则我们可以认为光子对自由电子发生散射,而产生康普顿效应。如果光子能量极其大(>1.022百万电子伏特)则足以轰击原子核而生成一对粒子:电子和正电子,这个现象被称为成对产生。
由于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应该可以用波动理论诠释这效应。埃尔温·薛定谔于1927年给出半经典理论。这理论是用经典电动力学来描述光子,用量子力学来描述电子。



康普顿效应对放射生物学十分重要,由于它是高能量X射线与生物中的原子核间,最有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因此亦被应用于放射疗法。
材料物理中,康普顿效应可以用于探测物质中的电子波函数。
康普顿效应也是伽马射线光谱学中的重要效应,它是导致(光谱图表上)康普顿边缘的原因,因为伽马射线有可能被散射出所用的探测器以外。康普顿抑压法(用较廉价的探测器去包围较高价的主探测器)被用于探测走散的散射伽马射线而抵消此作用带来的影响。
逆康普顿散射[编辑]
逆康普顿散射在天体物理学上有重要意义。在X射线天文学中,黑洞周围的吸积盘被认为会产生热辐射。此辐射所产生的低能光子会与黑洞的晕中的相对论性电子发生逆康普顿散射,从而获得能量。此现象被视为是吸积黑洞的X射线光谱(0.2-10千电子伏)中幂次项的成因。
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穿过星系团周围的热气体时,逆康普顿效应亦能被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光子被气体中的电子散射到更高的能量去,即所观测到的苏尼亚耶夫-泽尔多维奇效应。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 ... 3%E6%95%A3%E5%B0%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8 18: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