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33|回复: 24

从阴阳角度来认识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5 08: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降而为地,阴的特性是静,阳的特性是动。阳气主宰生发,阴气主宰长养,阳气主宰肃杀,阴气主宰闭藏,化气上升为阳,化物成形为阴。寒邪达到极致会转热,热邪达到极致会转寒;寒邪在人体内会化生浊邪,热邪在人体内能化生清气;清气属阳当上升至上焦,如果居下焦,就会生飧泄;浊气本应下降至下焦,如果盘踞上焦,头面就会出现肿胀……

这就是古人从天地入手,从阴阳特性、阴阳转换入手,对阴阳进行具体描述,让我们从天地之阴阳,看到人身之阴阳。从自然界的阴阳特性“动与静”、“升与降”、“生与长”、“杀与藏”、“化气与成形”推演出人体内阴阳的“寒”与“热”、“生清”与“生浊”及阴阳颠倒后疾病的形成……

读到《内经》这些条文,我们应该进一步想到什么呢?

我们从文中看到了“天”、“地”、“人”都在阴阳之中,想到万物的生老病死离不开阴阳的变化!

为了对人体阴阳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我们从阴阳的角度来看看我们的身体: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为阴,腑为阳。”

从阴阳的角度来谈论人体,人体的外部为阳,内部为阴;人体的背部为阳,胸腹部为阴!

人体上部为阳,头为诸阳之汇,全身的阳气都上升在头部汇集,因此头也被称为“清空之府”,人体清阳上升,出上窍……

人体下部为阴,阴气下沉,浊阴下降,大小便出下窍……

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六腑者,泻而不藏,实而不满。六腑为阳,主动,所以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

六腑如果不通了,藏了,就会生病。比如胆汁郁积形成胆结石;小肠不通形成肠梗阻;胃内饮食停滞会成为食积;大肠不通畅形成便秘;膀胱不通畅形成淋证;三焦不通则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肝、心、脾、肺、肾为五脏。五脏者,藏而不泻,满而不实。五脏为阴,主静,功能以藏为用,故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实。如果不藏了,同样也会生病……

人体气为阳,血为阴。气能推动血液在周身运行,滋养五脏六腑……

大到整个人,小到五脏、六腑,再小至经络、血脉,无不蕴含阴阳之理……

阴阳的普遍性时刻提醒我们,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须分阴阳!

三、阴阳辨证在临床中的运用

经云:“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说的是阴阳的关键在于阳气的致密而护固于外。虽寥寥几字,却道出天机,寓意深远。临床上治疗疾病时,治疗的目的就是“因而和之”,即调和阴阳,达到“阴平阳密”的状况,使之不出现阴阳离决的局面。

《内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为临床治疗疾病带来很多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比如: “阴静阳躁”这句话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表面看起来,就是讲的阳动而阴静,其实它反映的是阴阳的普遍特性,当阳气亢盛时,事物会处在一种躁动的状态,而当阴气过盛时,事物处在一种安静的状态。

因为有了阴阳的平衡,才有了动与静的平衡,生命才有了活力而又不至于躁动。

在临床中,当我们看到小儿好动的时候,应该想到“阳躁”,小儿阳气旺盛,如果郁积不畅,就会化火,出现内热过重,躁动不安;当看到小儿不爱活动,过于沉闷的时候,应该想到“阴静”,患儿体内阳气不足,阴气过盛。

“阴静阳躁”反映的是阴阳的特性,但当阴阳平衡失调非常严重,出现了“重阴”、“重阳”,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重阳必狂”、“重阴必癫”!这就是阴阳平衡失调之后,进一步加重的结局。
对于“狂证”治疗,重泄其亢盛之阳,扶已损之阴。

对于“癫证”治疗,则需要扶亏虚之阳,重泄郁积之阴。

再看看《内经》条文“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这样对于癫狂的认识就会更加清晰了!

所以《内经》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阴阳的指导性可谓字字珠玑,只有在临床工作多年的人,回过头来看《内经》,才能深深地体会到《内经》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来谈阴阳。

【本文摘自《医间道》,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4-15 08: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对疾病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5 09: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是讲究平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5 15: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一些医生讲过,其实对人对事对国家,也需要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5 19: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5 20: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感觉中医还是有点用的。讲解阴阳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23: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zq19870522 发表于 2015-4-15 20:30
恩,感觉中医还是有点用的。讲解阴阳平衡。

是的,中医有大用,古人总结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6 18: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虚实,寒热,里表)是中医的临床诊断基础,两者合起来就是中医临床辨证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6 21: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医人.调理生理机能.讲究整体运行.不拘泥丁点细碎.西医治病.为治病有时就不顾命.太计较杂碎.它沒有大气.平衡生命运行的大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7 00: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JSYXCHENLIE 发表于 2015-4-16 21:43
中医医人.调理生理机能.讲究整体运行.不拘泥丁点细碎.西医治病.为治病有时就不顾命.太计较杂碎.它沒有大气. ...

说得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7 16: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是佩服中医的思路,如果把中医的思路理论吃透了,别的事情也可以用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7 19: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bjsyhou 发表于 2015-4-17 16:53
我一直是佩服中医的思路,如果把中医的思路理论吃透了,别的事情也可以用到。

中医博大精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7 19: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周易,都是我们民族的经典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17 22: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过深奥,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7 10: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衡就好,万事平衡了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19 1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