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twhq 于 2019-4-2 23:00 编辑
你使用的第一台计算机(包括各种学习机)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过去,说出你的经历和大家共享。
我先开个头:
我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时间是1980年左右,用的计算机是DJS130小型机,当时国内有好多厂家生产这种计算机,我们用的是苏州电子计算机厂生产的。
网上查到的djs-130基本参数:
字 长:二进制16位
内 存:4-32k
存取周期:2微妙
速 度:定点加法50万次/秒
基本指令:22条,可组合成2000条指令
指令字长:16位
指令长度:等长
通 道 数:最多能挂接62种外部设备。
中断系统:16级
计算机的主机和冰箱差不多大,再配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协处理器就可以配置多个终端,我们当时用的计算机教室配了25个终端,可供25人同时使用。
这台计算机没有现在必不可少的显示器,配套相连的输入输出设备有电传打字机、穿孔机、纸带输入机等外部设备,要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只能看指示灯或直接通过穿孔机、电传打字机输出后再查看。
每个人使用的终端就是一台电传打字机,输入和输出功能兼而有之,电传机的键盘作为输入设备,可以向计算机输入各种指令和数据,而电传机的打印头则作为输出设备,输入的内容和输出的内容都能打印出来。输入程序或数据时是一边输入一边打印输出,就象现在显示即时显示你打字输入的内容一样。
如果你要保存输入的程序或运行结果,可通过穿孔机输出打孔的纸带,程序要第二次使用就不需要打字输入了,可以直接通过纸带输入机输入就行了。
这台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当时我们用这台计算机学习了两种语言:basic和fortran,记得我们每次上机前老师都要导入解释程序,比如学习basic就先导入basic的解释程序,然后我们就可以在终端上使用basic语言了。多年后当我使用个人计算机的DOS操作系统时就想:怎么使用basic语言呢?后来才搞清楚:basic编译系统已经作为DOS的一个应用程序了,计算机的发展真令人惊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