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2-25 00: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理科的如果也煲器材、煲线材,除非钱多,否则难以理解。扬声器和耳机确实有老化问题,但是刻意去煲是很不可取的,以消耗寿命为代价。正常使用一段时间自然就老化,这个不是谁能左右的。像某些高烧圈那种煲耳机的方法只能用摧残来形容,买回来先不听而是大音量煲很长时间,等到他们认为已煲开的时候其实寿命已无多。
新喇叭主要是定心支片没有进入状态,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就可以逐渐软化达到状态,主要参数是Fs下降几Hz,这当然会带来低频音色的改变,基本是下限降低,延伸增加,这在文科生眼里可能会很神奇,会认为“煲”绝对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一大堆评价术语,什么厚度、质感、密度解析力等等一顿乱用还显得自己很专业,其实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他们没有能力鉴别和剔除某单一数据变化对全频综合听感的影响,自然不能理解煲的实质,神奇就出现了。外行看许多问题都神乎其神的,甚至还总说人类或者现代科学还搞不明白、人耳是最精密的声学仪器、指标、测量数据没用,不代表听感,音响是给耳朵听的,不是给仪器听的,反正人耳最神奇了,你测量指标丝毫没变化,他能听出来变化,。如果优秀的音响系统只靠金耳朵就能造出来,那十八世纪就应该能造出极品音响了,以前没有金耳朵?还是今天的人类听力比十八世纪进化了?有证据显示进化了吗?
我们所知道的进步:电子技术、机械加工、材料科学和声学理论以及相应的测量技术和手段。
好多神人还能分辨焊锡品质带来的音质差异,更别提线材了,让他们说,那叫差别非常巨大,一耳朵就能听出来,听不出来那是木耳。玩线材的烧友对煲线很有讲究,各种煲法,是否“煲开”的鉴定标准。
这里有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就是世界上任何音响公司开发部门至今没有聘任一个知名发烧友来搞研发,半个都没有。可能那些发烧友还不屑那种工作呢,认为那些技术人员音响素质、听力都不够层次,只会兼顾成本去搞规模化生产,所以许多发烧友的器材都要自己造,不会造就迫不得已买成品自己改或求别人改,今天说这个元件是臭肉,明天说这个IC是垃圾,不过他们玩的确实很开心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