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1 14: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必要嘲笑这样的设计,电路上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天线隐藏在提把里,通过短波天线线圈的低端接入,非常巧妙。低阻抗的天线使人体感应很不明显,同时对电场干扰也不明显,而围成方框的形状和600cm^2的面积,相当于19倍的磁棒天线的接收能力,这无疑是天线设计上的一个亮点。
一级不调谐高放,加上一级射极注入的混频级,就形成了交流偶合的共射-共基变频级。这种方式能使共射与共基部分能够分别调整工作点,使之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下,这同样是一个设计上的亮点。共基组态的混频管工作电流仅一百多微安,这使本低噪声大幅度降低,混频信噪比提高显著,而共射组态的高放级通过适当调高工作电流而充分降低基区电阻,从而使高放的本底噪声也降到理想的程度。联想到“五十年代老矿石”坛友曾经说到混频级电流低至70微安的描述,真是异曲同工之妙。
两级双调谐中周,通过改变偶合系数来变化带宽,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亮点。但第一中放输出初级并联的二极管有些匪异所思,用来大信号限幅?还是降低大信号时的阻抗?要这样的话,其效果远不如在这里到混频输出上桥接一个二极管来得有效得多。现在这种接法在大信号时还容易产生非线性产物,个人觉得不敢苟同。
第二中放的输出也算个亮点,检波直接在中放热端连接,PNP管的用法使二极管的输入位于直流零电位上,省去一个电容器和一个接续二极管(或称倍压二极管),而音频级较高的输入阻抗保证了检波级有足够高的负载电阻,这使较高的检波输出音频信号能够实现,同时对小信号检波的能力也有提高。
从所述的几方面来看,将灵敏度提高一个数量级不是没有原因的,0.045mV/m的灵敏度完全能够达到。
至于音频级嘛,那是个专门领域,俺就不妄议了。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