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5 20: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DG326 于 2012-11-26 23:28 编辑
1937年,RCA公司縮小了6L6,造就的6V6。一樣的束射結構,一樣優異的性能。讓6V6這個管子瞬間成為廣大無線電愛好者競相使用的新品種。當時,旁熱小功率電子管的主要產品是6F6和6K6,這兩種管子用在收音機中都非常合適。兩相比較,6F6用的略微要普遍一些,主要原因是6F6的功率稍大。而6V6可以得到更大一些的功率,並且6V6的功率靈敏度要比6F6大,同時兩者的售價相近,故此業余愛好者多使用6V6。此外還有一個原因,6V6用作高頻震蕩、調制、發射非常合適。所以不僅業余愛好者,許多專業的廠家在自己的發射機中也用了6V6,比如BC-610型400瓦短波發射機的震蕩采用6V6、倍頻是6L6。
40年代,6F6、6K6、6V6這幾種小功率電子管在成品收音機中都有應用,6K6省電、6F6生產廠家眾多、6V6特性優異。各有特色、各成一派。當時,我國的產品收音機中用6V6的還並不多。
******以後,我國南京電子管廠率先生產6V6GT電子管。當時沒有生產6F6和6K6也是基於一些考慮。6V6GT性能優異,取代上述兩種電子管沒有任何問題。品種的標准化對於生產和維修都有很多很多好處。所以我國僅生產6V6GT電子管。
有些朋友認為6V6GT的音質要好於6P1,其實這個問題也是見仁見智。兩種管子的主要特性近乎完全相同,但是特性曲線和一些參數有差異。一般說來,差別對於一般使用沒有任何影響。總有一些朋友認為不同結構、不同材料的電子管會有不同聲音,對於這個問題我不這樣認為。許多精密儀器、超高頻電子設備中,用相同型號不同廠家的電子管來替換,只要是正品,沒有任何差異。除非“大師”的耳朵比儀器更精密。
6V6的結構: 6V6電子管不同廠家的產品有比較大的差異,加之生產廠家眾多,所以有很多不同。此處僅僅以6V6GT來簡單說說:
我國和蘇聯產品:包括我國南京、曙光、蘇聯思維特拉那、新西伯利亞等品牌的產品。采用的是衝壓成型的半橢圓鍍鎳鐵屏極、采用梳芯柱、底部除氣,蘇聯產品管壁多噴厚石墨、我國有的噴有的不噴,蘇聯管多有信號柵極塗敷石墨鎳散熱片,我國的有的有而有的沒有。
美、日的6V6GT多采用半圓形屏極、有鍍鎳鐵和覆鋁鐵兩種。晚期日本的產品采用大半橢圓覆鋁鐵屏極,透明管壁,盤芯柱,頂部除氣。
對於6P6P而言,玻璃是否噴碳很重要。試驗表明,玻璃噴碳的管子要比外殼不噴碳的管子性能穩定許多。如果沒有噴碳,有可能有一些電子轟擊到玻璃外殼,引起玻璃的二次放射,同時玻璃上電位的不同會導致電子管玻璃出現放電現像,導致蘭光和雜音。玻璃的二次放射可能會影響到管子的特性參數,所以噴碳的6P6P要比透明的好。日本後期的一些6V6GT沒有噴碳,不知道是否是設計上采用了特別的技術,如果沒有特別設計的話,不噴碳的6V6GT不如噴碳管好。
如果是應用在高頻發射、振蕩。還是采用盤芯柱的管子好些,如果是用於脈衝電路或者有柵流其它電路,信號柵極的散熱片非常有用。這些都應該是設計廠家的問題,我們通常不用考慮。
在使用上,我不需要多說,大家都非常清楚。許多非常有名的電路都采用6V6這個電子管,在推挽狀態下使用效果非常好,通常甲乙1類運用,輸出功率在10瓦特左右,這也是許多落地收音機經常采用的一種電路方式,如果在甲乙2類工作條件下工作,功率可以更大,當然從音質的角度考慮,一般我們自己不這樣運用。標准接法單管可以輸出大於2A3的功率,非常和用。
還有一點,6V6三極管接法的聲音非常好、開環失真小。使用相同的輸出變壓器條件下,可以得到更好的低頻。雖然輸出功率僅僅1瓦特左右,如果您希望用來推動耳機或者小音量聽音,是非常合適。我自己就使用了一台6V6三極管接法的小功率放大器來聽音樂,電路簡單到極點,用了一個曙光的6N9P推動兩個南京的噴碳玻璃6V6GT,整流用普通的晶體管。聽巴赫、亨德爾、維瓦爾蒂古典音樂非常之悠揚悅耳、舒緩宜人。
6V6的壽命很長,在正常使用條件下,有上千小時沒有問題,關於電子管的壽命問題,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此不多贅述。依我自己的經驗,我的6V6三極管接法單管功率放大器:電源電壓在290伏特、陰極電阻350歐姆、采用晶體管整流、沒有任何開機預熱等手段。從1990年開始至今,平均每月使用50小時左右,沒有更換過電子管,所采用的南京1964年6P6P至今外觀尚好,放射性能雖然略有減低,但仍然在正常範圍以內。足可見其性能之優異。
还有不少内容无法直接粘贴过来,提示:“回复需要审核,请等待通过”!昨天到今天还没有通过审核,俺不知道究竟是啥意思?
電子管:6X5
說起6X5電子管,在為數不多的我使用的整流管之中,應該算是我非常喜愛的一種整流管。在1933年,為了適應日益普及的汽車收音機需要,RCA公司開發了84旁熱整流管,成為現代廣泛應用的小功率旁熱全波整流管的前身。在1936年,RCA公司開發了6X5金屬管,1937年有6X5G玻璃管,1938年又有6X5GT金屬玻璃管問世。在當時有一個有趣的現像,普通收音機的整流管多數仍然采用80、5Y3等等,卻很少有采用6X5,而6X5用於汽車收音機中整流的用途特別多。汽車收音機的震動換流器可以輸出200V*2、50MA的高頻交流電,用旁熱整流管還可以和放大電子管共同使用同一個蓄電池電源。故此,小功率旁熱整流管在汽車領域應用很廣泛。
6X5G/GT整流管有三種典型的管芯結構。在不同的廠家和不同的年代被分別使用,從電子管結構設計學的角度考慮三種結構性能有所差異,不過一般使用上卻不必考慮這些差別。
其一是上下兩個同向的二極管垂直分配,這是早期的84電子管所采用的構造,這個結構的特點是中間需要一層雲母片、並且電極的機械構造並不牢固、有效空間內電極不能將尺寸設計的較大。采用這一構造的電子管有WESTINGHOUSE的6X5G、Sylvania的6X5G/GT、CBS-Hytron的6X5G/GT等等電子管。
其二構造是兩個半圓筒屏極平分一個陰極,這樣結構的好處是可以節省中間的雲母片、電極機械構造也較牢固。不過因為是水平平分陰極,所以屏極只能達到半個管芯寬度。Raytheon、Bendix、RCA的6X5G/GT電子管多數用這種結構。
其三結構類似於我們常見的6Z4,我國的6Z5P和蘇聯的同等產品多數采用此種結構,這也是最先進的全波旁熱整流管構造。歐美的EZ80、6X4等等整流管也都是這個結構。
在6X5以後,小功率旁熱整流管越來越流行,50年代以後,歐洲生產的收音機中大部分都采用旁熱管整流。我國在60年代以後的收音機中基本上全部采用6Z4整流。曾經說過,我自己以前制作的唱頭/話筒線路放大器中,采用的就是6X5G整流管,使用了兩個20UF的電解和一個10H的密封電感濾波(負載電流15MA),沒有任何交流聲或者直熱管常見的噪音。
電子管之Tuning Indicator—調諧指示管
精密的測量儀器和高級的通信機所采用的指示器都是采用動圈電表,但是動圈電表的價格一直比較昂貴。為了在廣泛應用的收音機上能夠有一種美觀並且富有裝飾性的廉價指示器,美國的RCA公司在1935年開發了調諧指示管6E5。
關於調諧指示管的工作原理,我不必多說。相信每個熟悉電子管結構的人都可以在各種書籍中找的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在這裡我只是對於常見到的各種調諧指示管的不同特性給予比較。以便於希望裝配收音機的朋友能夠用好自己手中的調諧管。
常用的調諧指示管有如下這些品種:
6E5 RCA開發 1935年
6G5/6U5/6N5 RCA開發 1936年
6H5 Raytheon開發 1936年
6T5 Arcurus-Raytheon-Sylvania開發 1937年
1629 RCA開發 1941年
其中6E5應該是應用最早而且應用最為廣泛的調諧管,我國也有生產。6E5是銳截止型調諧指示管,指示非常靈敏,用於普通收音機中最為合適。早期的6E5都是六腳玻璃管,後來的6E5G等等電子管改用八腳管,不過它們的基本特性都相同。
6U5、6N5都是遙截止型的調諧指示管,和銳截止的調諧管不同,它們工作的適應信號電壓很寬,非常適合於有大信號變化的場合,比如具有多級高頻或者中頻放大器的接收機。用於普通收音機也可以,但是不如6E5美觀,因為綠色光常常不能合攏。
我們常常見到的6E1型調諧指示管,和歐洲的EM80完全相同,歐洲的EM81和EM80相似,只是熒光控制柵極構造上有微小差異,EM80是荷蘭飛利浦集團在1952-1953年間開發出來,美國型號是6BR5。這種調諧指示管應用非常方便,所以在60年代開始流行於歐洲生產的收音機上面,我國在60年代早期北京電子管廠試制成功6E1電子管。然後,作為非常普及的調諧指示電子管廣泛應用在我國的收音機之中。
另外一種最常見的調諧管就是6E2,6E2是非常先進的調諧指示管。和歐洲的EM84相同,EM84是荷蘭飛利浦公司1959年開發的新型調諧指示管,不同於以往的產品,這個管子的熒光屏是直接塗敷在玻璃管上的,這樣會有更高的亮度和更長的壽命。並且容易得到更好的電氣性能,我國70年代生產的各種收音機廣泛采用6E2做調諧指示,有些朋友認為不如6E1好。其實不然,6E2這種電子管要比6E1優良很多。日本生產的EM84命名為6R-E13,作為1962年日本電氣工業推薦產品。
以下請諸位格外注意:
歐洲生產的調諧指示管,喜歡采用十字結構,不知道其中的緣故,大概是和宗教信仰有關系。歐洲調諧指示管起源於荷蘭飛利浦集團,在1936年開發的AM1、EM1,後來廣泛應用的是EM4、UM4型等等,關乎您提到的EM11型,手頭有一點資料,不過實在是翻譯不明白了。大抵意思便是1950年,E11\E41系列電子管應用於各種高級收訊機,在1953-1954年期間,飛利浦公司EM4型調諧管逐步淘汰,EM11型作為替代它的產品。
記得在50年代的時候,我國和各個社會主義國家有經貿關系。歐洲系列的電子管也有少量進口。捷克斯洛伐克的特斯拉、******德國的RFT、匈牙利天梭等等生產的一些電子管和其它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廠家,比如飛利浦下屬的英國MULLARD、英國天梭、法國RT、法國馬資達、西德VALVO以及AEG下屬的TELEFUNKEN、西門子等等電子管相同的型號都可以互換使用。好像當時北京有商店可以買到一些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生產的收音機用的電子管,盡管數量很少並且型號不齊全,但是其中就有EM11,好像是特斯拉的產品。
此外,EM11的圖片實在不好找,找到一個TELEFUNKEN的UM11的圖片,您湊合看,您手頭的那個管子是否是同樣的外形。除了燈絲以外,EM11和UM11是完全相同的。不知道您的那個管是否是透明玻璃的,您可以看看這個內部結構。
調諧指示管一般而言是壽命最短的電子管。通常壽命在1000小時以內,而且二手的調諧管多數壽命殆盡。一般而言,6E2這類還能略微好些,所以一般還是不要購買二手貨為好。
電子管:80整流管
1927年,在交流收音機廣泛應用的大背景下,80整流管應運而生。此電子管堪稱生產歷史最長的電子管之一。不僅數量多、產量大,生產廠家也多。用途廣泛就不用多說了,收音機、擴音機、發射機、電子儀器都可以見到它的影子。我國也有大量生產,我國的南京電子管廠就有80生產,後來改名為5Z1P。80的性能完全等同於5Y3GT、5Z2P。
在早期業余無線電試驗中,幾乎百分之百都是用80整流,80電子管故此也非常深入人心。大家可以看到,早期的280外形非常漂亮,給人一種古樸典雅之美感。從審美角度來看,個人認為圖片中雷聲的ER280最為好看,因為它的屏極是有字的,雖然早期電子管屏極壓字並不少見,可是雷聲公司的管子大多是灰色的碳化鎳屏極,壓的字非常清晰。
從30年代開始,電子管都是改革為ST外形,機械性能比以前好得多,同時,更加適應自動成產設備的生產,故此價格也越來越平民化。80的生產也更加普及開來,以適應更加增長的需求。大概在70年代,80停止生產。40多年的生產歷史在電子器件的生產歷史中算是非常悠遠的。
日本的電子管開發中,改進美國管成為一個傳統。日本獨自開發的電子管80K,80S,80BK,80HK是對80的改進。80S是大電流的80管,可以提供接近5Z3P的電流。80K是80的全波旁熱管,類似於5Z4P。80BK和80HK都是半波整流管。
即便是現在,80也不難買到。大概30元多的樣子可以買到一個全新南京或者NEC的產品。不過1N4007的價格實在是太具有競爭力,1A的電流和80那125MA比較,就說明了問題。當然,如果您願意,這有什麼不可以呢?不過一般情況下,還是提倡使用晶體管,尤其是夏天,節約能源是多麼重要。
再多說一點,有些朋友裝配電子設備,希直熱管整流,便四處尋找80。其實,看看一些歐洲的80管,比如英國BRIMAR的產品,可以看到除了管腳和5Z2P不同之外,其他完全相同。所以,如果找不到80而要用直熱整流,5Z2P代用沒有任何問題,心理上不要有負擔。
電子管:RCA UX-250功率管
現在介紹UX-250功率管,這個管子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期望。作為第一個專門為音頻功率放大而設計的電子管,它的出現開創了音頻放大專用管的新紀元。
在1928年,WESTINGHOUSE公司憑借著自己在低頻功率放大管的技術優勢,開發了音頻功率放大專用的電子管UX-250,作為RCA公司的供貨商,以RADIOTRON的商標出售。UX-250電子管在當時主要作為高品質音頻功率放大用的功率管,用於公眾廣播擴音機之中。當時用得最多的功率管是UX-210,我也曾經介紹過210。250比210的工作電流大、內阻低。非常適合用於音頻功率放大之用。
在二十年代,美國各個電子管廠家也均有生產S型50電子管。目前最常見到的是CUNNINGHAM的產品,CUNNINGHAM和RCA的關系我不必贅述,同樣是WESTINGHOUSE的OEM產品,素質自然很高。另外一個非常響亮的品牌就是DEFOREST的450,德弗裡斯特作為電子管的發明人,制造技術當然卓然超群。此外SYLVANIA、CARDON、MAJESTIC等等廠家的產品也非常不錯。
進入三十年代,ST電子管開始取代S管。各個廠家紛紛開始制造ST的50,價格也開始大眾化。
在當時UX-250是名副其實的昂貴管型,在一張二十年代美國無線電器材商店的廣告上,標明當時一些管子的價錢。其中,UX-250最為昂貴是11美元,而UX-245是2美元。可見,UX-250的貴族地位由來已久。廉價的UX-245是當時很多人的選擇,後來的2A3更成為普及的型號,這也是UX-250電子管存世甚少的主要原因。
現如今,處處尋求WE300B的人多,而UX-250卻鮮為人知。其實UX-250比起WE300B來說更加珍貴。WE300B是1938年從WE300A改進而來,比UX-250整整晚了10年。雖然50的生產廠家多,不似300B只有西電獨門生產,不過現如今也幾乎絕跡。
250管有一個獨特的特點,由於它是為變壓器耦合推動電路而設計,所以在電極設計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它的柵極回路電阻不可以超過10千歐。這就給它的電路設計上帶來挑戰,在國外,很多資深的無線電愛好者都以設計250管的應用電路作為超越自己技術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也是很多國外資深的愛好者及其珍視250電子管的主要原因。
我向來反對使用一些沒有用的形容詞來形容電子管的聲音。不過,面對250管,如果不能形容一下,實在有些不合情理。從很多國外愛好者實際裝置的電路來看,他們對於250聲音的評價都是雄壯、開闊、音域寬廣、聲音和諧悅耳、悠揚動聽、高中低音均衡、細節豐富,這也和250電子管的特性有關系。國外曾經有一個愛好者,詳細測試了他作的50擴音機的特性。他用RCA的6C8G作為SRPP電路推動RCA的71A通過變壓器耦合推動RCA的50(ST)管,用雙530伏特電源變壓器,通過一對81(ST)管整流,輸出電壓550伏特,50管自給偏壓83伏特,屏極電流55毫安。按照手冊上50的參數,此時輸出功率不會大於5瓦特。實際上,最大功率達到了15瓦特,在8瓦特輸出功率的時候,全諧波失真不大於10%,從10HZ到20KHZ增益—頻率不平均性不超過3dB!對於一個直熱電子管甲類單管放大器來說,這個指標已經相當令人滿意。即使和後代的電子管相比,也毫不遜色。15瓦特的最大功率儲備,讓這台擴音機在推動高靈敏度大型音箱時候,重播大編制的交響樂也有豐富的表現力,絲毫沒有動態上的問題。同時比較的另外一台擴音機采用40年代產品的WE300B功率管,用40年代WE310A電子管推動,50年代的WE274A電子管整流,仿WE-91擴音機電路加上5dB的負反饋,300B屏極電壓430伏特,自給偏壓72伏特,屏流72毫安,實測最大輸出功率15瓦特。兩台擴音機不論是從實測電氣參數還是實際試聽感受都是難分伯仲,如此看來,50電子管絲毫不遜色300B。
其實如敝人一樣,曾經長期接觸使用電子管的人。深深地知道電子管作為一種淘汰的電氣元件,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我仍然在繼續使用電子管的設備。我有一台1971年生產的222-1接收機,用來聽聽廣播。我自己制作的那台小小的6V6三極管單端擴音機,來聽聽音樂。在實際使用上,並沒有感到有太多的不便。
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找到了兩個RCA RADIOTRON商標的UX-250管子,這兩只早期的UX-250應該是WESTINGHOUSE為RCA制造的產品,古樸典雅,其實也是飽經滄桑。面對著歷經大半個世紀的管子,或許是因為曾經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電子技術之中,常常有一種厚重的歷史感慢慢油然而生。我常常在蕭瑟暮靄之中,沏上一壺綠茶,久久凝視著這兩只管子,在靜謐的書房裡,獨自品茗,念天地之悠悠,默默地感受百年滄桑。
電子管之常見阻尼管
介紹完幾種常見的整流管以後,我先說一下阻尼管。主要是考慮到阻尼管仍然屬於高真空二極管的範疇,並且我們常常能夠接觸到這種管子。而且在某種程度而言還是有一定作用。
阻尼管和常見的整流管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首先,阻尼管工作在脈衝電路之中,在瞬間會有高電壓和大電流流經電子管,同時阻尼管的內阻也要很小。
在電視機發展的早期,並沒有專用的阻尼管,也沒有專用的行輸出管。最常用的行輸出管是807,最常用的阻尼管是5V4。5V4是大電流的全波整流管,在作為行輸出管使用的時候是兩個屏極並聯運用,和其他整流管比較,5V4是最合適的型號。5Y3、80、5W4等等電子管的耐壓不夠高,作為阻尼管有打火的可能。5Z3、5R4電子管雖然耐壓比較高,但是因為內阻比較大,故此並不合用。5V4作為阻尼管要比其他整流管合適。
隨著電視機技術的進步,為了讓電視機獲得更加優異的性能,許許多多新型的電視機用電子管被開發出來,807不再是電視機中用得最多的行輸出電子管,5V4也不再作為阻尼管來使用。美國在二戰以後開發了6U4GT和6W4GT是率先作為阻尼管用於電視機之中,隨後又有6AX4等電子管問世,作為早期電視機中用的很多的阻尼管。同時荷蘭 飛利浦公司開發的是EY81、PY81、EY88等型阻尼管也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我國的產品有6Z18和6Z19,也是屬於類似的管子。
觀察這些管子,有幾個非常顯著的特征。
首先,這些管子都是旁熱管,因為電視機之中常常是串聯運用燈絲、並且阻尼管需要有非常高的發射效率,這些原因導致阻尼管都是旁熱管。並且阻尼管的燈絲都是屬於特殊品種,對於陰極的耐壓要比其它旁熱管高很多。
其次,阻尼管的陰極很大,燈絲電流也大,並且屏極也很大、屏極都采用敷鋁鐵屏極。這樣阻尼管可以容許更大脈衝電流,而不會產生過熱。
此外,有些阻尼管為了可以允許更高的脈衝電壓,采用柵帽引出陰極。這是為了防止管座上面容易產生的打火現像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