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ongshort 于 2012-9-5 06:34 编辑
目前市售小功率LED基本上分为二代和三代产品。二代也称为高亮LED,三代也称为超高亮LED。第一代LED早在七十年代末就已停产,但作为一个比较列在下面,作为参考。
在同样的工作电流下:
一代LED以红色LED为主,发光强度极弱,压降为1.6~2V,且离散值大。
二代LED的特点是主观感受下的发光强度不一致,红色为最强,绿色次之,其它颜色再次。压降均为1.8~2.2V,视工作电流而定。
三代LED的特点是主观感受下的发光强度较为一致,且压降也较一致。除红色为1.8~2V外,其余压降均为2.3~3.2V,视工作电流而定。
灵敏度:
一代LED的灵敏度最低,在1mA的工作电流下的发光忽隐忽现,而在10mA下难以产生满意的发光强度,再大电流则无改变。
二代LED中灵敏度最高的红色LED至少要在100µA以上的电流下才开始产生可察觉的发光,且必须使用金属镀覆管座以加强折射光的集中输出。满意的输出对于红色LED是在1.5mA或更高,其它颜色LED则需3mA或更高。
三代LED灵敏度均为10µA,此时便有容易察觉的发光,且各种颜色均能在这个电流下工作。作为指示用,若使用金属镀覆管座的话,700µA的工作电流为最适宜,此时发光强度可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又不至于太过耀眼。
封装:
一代LED均为圆柱形有色乳化塑料封装,金属管座。后期产品使用了一体式塑料封装。
二代LED多为传统圆柱形和扁、方形一体式封装,封装材料多使用有色透明材料作滤光用,双色或多色管则使用无色乳化塑料封装,以散射柔化发光。由于当年黄色产品发光效率低下,也有使用绿色芯片和黄色滤光塑料作为封装的。目前的数码管封装多使用二代芯片作为发光材料。
三代LED全部使用透明无色塑料封装,靠芯片本身的结构来约束光的散射。对于直插式器件可以将管顶磨毛而起到柔化光线的作用。贴片式器件无外部封装,可直接焊接在PCB中,起调试指示的作用,或者制造高密度发光部件用。
一代发光管:
二代发光管:
金属镀覆管座: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