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40后矿友 于 2012-4-24 20:42 编辑
我的第一台电子管收音机
时间已经到了1957年,我从初中顺理成章的升到高中,矿石收音机按说也该升级了.
完成矿石机的制作后,我就发觉自己已经陷入无线电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了。那时,凡是有关无线电的知识我都有兴趣,每天置家庭作业于不顾,晚上窜到离我们家很近的武汉图书馆阅览室去看无线电方面的入门读物,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程权和冯报本的大作,两位都是无线电制作的普及读物的知名作家,程权是民国时期的作者,冯报本是50年代的作者,两人都从矿石收音机一直谈到超外差式收音机,乃至电子管扩音机。两人的著作都通俗易懂,而且举例甚多,初学者可以从多角度了解某个级别的无线电装置。比如矿石机就有单回路、双回路、三回路;单矿石、双矿石;高效的、袖珍的等等。只可惜,那时的我们实在太穷,每个家庭的收入也就七八十元,孩子却有七八个。我家的孩子算少的,也有四个。多的上十个都有,我姐夫家的兄弟姐妹便有十个。在这种情况下,分配给孩子们的“科研经费”几乎为零。前面说过,矿石收音机的经费是我的过早钱的长期积累并加上我的当教师的姑妈的慷慨解囊赞助的结果。矿石机研制成功后,我的下一个科研项目使处在停滞状态。
在这种万般无奈之时,我也只好把矿石机拆了装,装了拆;单回路改双回路,固定矿石改活动矿石,方铅矿改自然铜,改来改去,把音量改大了,选择性就变差了;等选择性改好了,音量又变小了,而且始终只有当地的三四个电台。这样折腾了一段时期,终觉乏味。于是就从理论入手,反复阅读有关单管再生式收音机的资料,准备为收音机的升级作好思想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后,我的原始积累工作也终于熬到了复苏阶段。更重要的是,我的赞助方——姑妈她老人家(愿她的灵魂在天国得到安息)也决心为祖国培养未来的无线电科学家再来一次投资。这次的投资项目是直流电子管——一枚花生管3S4(美国产)。价格昂贵是不必说的,而且我国在1955年开始施行了《无线电器材管制条例》,好多器材都必须有当地公安机关出具证明方能购买。整台的收发报机属管制之列自不必说,连我们现在司空见惯的元器件亦属管制之列。现略举数例如下:“全部发射管”,按甲类输出功率在2W以上,或虽不到2W,但发射能力较强者都属此列,其中包括我们胆机常用的3A4、30、71A,后面还有一个叫“等等”的型号。那时我想购买的3S4就在“等等”的队伍里站着。我们现在一些音响发烧友装耳放用的2P2和3S4相当,只是那时2P2(或者叫做2П2П的苏联字母命名的国产管)还未出生。
为了我的宏图大业,我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了一份情词恳切的申请书,表达我希望得到管制器材3S4的迫切心情,并向他们阐述这和将来我国能不能诞生一名无线电科学家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在当地公安机关的严格审核后,我总算得到一份准于购买的证明文件。估计他们经过仔细考察,判定我这个当时刚进高中的小屁孩和美蒋特务怎么也攀不上亲戚。
拿到公安机关的证明再带上赞助方给我的经费,在大人的护航保驾下,还算顺利的买到了朝思暮想的3S4。后来的程序就比较容易执行了,经过我在图书馆反复查阅资料,进行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再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紧张施工,我的第一台电子管再生式收音机胜利诞生了(掌声5分钟)。这里,还得说明一下,初装直流电子管收音机的童鞋,常常因粗心大意把甲电(1.5V)和乙电(22.5~45V,我采用了低电压电路,也有18V)接错,而把电子管的灯丝烧毁。我的一个童鞋在装直流两灯机时,就发生一下子烧毁两只电子管的惨剧,气得他当场就把收音机摔到窗外,并从此披发入山,不再搞无线电了。幸好,我在资金筹备阶段,理论进修期间牢牢记住了程权、冯报本两位老前辈的友情提示,在连接甲电乙电时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确认连接没有错误才扭开电源开关。这时看到3S4的灯丝发出暗红色的光线,我的心才算一颗石头落了地。
我的第一台电子管收音机的电路见下图,只是我的乙电为18V,栅漏电阻的接法与图中也略有不同。
光12个2号电池就代价不菲,整个收音机装在一个医药箱的木盒里面,收听时还需要天线,加地线效果更好。夜间在电波传播条件较好的时候能收到江西,湖南等邻近的省台,有时还能收到NHK,香港等远处的电台,灵敏度比矿石机显然强多了。虽然体积比现在的半导体收音机要大得多,还得接天地线,可是我还是背着他在同学家里显摆,其得意之情有似于现在的富二代驾着豪车兜风。
经过无线电的制作活动,我逐渐变得细心多了。原来我以前做作业时老是粗心大意,装收音机却容不得你有半点粗心,稍微一个大意都可能会造成机毁人哭的惨剧。所以凡装配完毕后,我总要细心地反复检查,确实认为没有一点错误才开通电源。这种习惯也慢慢转移到做作业的过程中来。
另外,还培养了我爱动脑筋,爱钻研问题的好习惯。搞无线电不像学校听课,有老师指导,有同学切磋。这里完全靠自己自学,有问题靠自己看书推敲,书籍就是老师,只是它不会说话,答案就在书本里,只能你找它,它决不会主动找你。爱书籍,会自学的好习惯一直陪伴我终身。
我们那个时代,学生还没有沦为分数和考试的奴隶,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我们班上,有数学专家,在课堂上往往自顾自的研究微积分;有花鸟专家,在自家的凉台上,种植了各种奇花异草(有几种是从公园的花房里偷摘的枝叶插活的);也有画家,上课时偷偷画女孩子的想象画(我们那是男中,没有女生供他当写生模特);还有篮球神投手,全校体操冠军……感谢上帝,我已经可算得是一名初级无线电爱好者了,在同学中俨然是一名电子专家,在电子方面,我在同学中树立了无可争辩的霸主地位。
快乐的学生时代!
|
评分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