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7|回复: 6

以前朝九晚五是用来形容工作辛苦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25 16: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是是用来形容旱涝保收好工作的。
     
发表于 2025-3-25 16: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朝九晚五”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传统办公时间的短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略有差异。以下是详细分析:

1. 字面含义与起源
字面解释:指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的工作时间安排,通常对应8小时工作制(含午休)。

历史背景:源自19世纪西方工业革命后推行的八小时工作制(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后逐渐普及)。中国在20世纪改革开放后,随着外资企业引入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这一概念逐渐普及,成为白领阶层的典型工作时间。

2. 过去如何形容工作
稳定与规律性:
过去,“朝九晚五”常被用来描述体制内工作、传统企业或公务员等岗位,强调工作时间的固定性和可预测性。例如:“他在银行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办公室文化的象征:
与工厂轮班制或体力劳动不同,它代表脑力劳动、西装革履的白领形象,暗含一定的社会地位。

隐含情感色彩:

正面:稳定、安全、work-life balance(相较于加班多的行业)。

负面:单调、缺乏挑战、晋升缓慢(如“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3. 文化语境中的演变
对比词汇:

与“996”(早9晚9,每周6天)对比,突显过去工作强度较低。

与“自由职业”“弹性工作制”对比,反映传统与现代工作模式的差异。

文学与媒体形象:
在80-90年代文学影视中(如《编辑部的故事》),“朝九晚五”常被用来刻画城市中产的生活状态,既体现现代化进程,也暗含对机械重复的批评。

4. 现代语境的变化
逐渐淡化的刻板印象:
随着远程办公、灵活工时普及,“朝九晚五”不再是唯一标准,甚至被视为传统保守的代名词。

新兴行业的颠覆:
互联网、创意产业等常打破这一模式,使得“朝九晚五”更多用于形容体制内或传统行业的工作。

5. 使用示例
正面:“她厌倦了创业的不确定性,最终选择了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

负面:“我不想一辈子困在朝九晚五的格子间里,渴望更自由的人生。”

总结
“朝九晚五”曾是工业化社会标准工时制度的缩影,既象征安稳,也隐含局限性。如今,随着职场文化多元化,它更多成为一种怀旧或对比符号,用于描述特定类型的工作形态。理解这一词汇,需结合具体时代背景和语境的情感倾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5 16: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是“早八晚五”,早上八点上班,下午五点下班,偶尔还有晚自习到晚九点半才能结束。不算太劳累,挣个辛苦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5 17: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小孩是朝9晚6,中午1个半小时自己解决吃午饭。以前在广州帮香港老板,是朝10晚6,中午有休一个小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5 17: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JY陶石 发表于 2025-3-25 17:08
我的小孩是朝9晚6,中午1个半小时自己解决吃午饭。以前在广州帮香港老板,是朝10晚6,中午有休一个小时。

工作时间较长,也挺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5 17: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坛小龙 发表于 2025-3-25 17:10
工作时间较长,也挺辛苦!

  知足常乐吧!初出茅庐的19岁中专毕业生,每月有4700的固定工资,加班另计,离家又不到3公里。一些二本的师范毕业生在附近任教,只有4000的工资,再扣个5险1金,就所剩无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5 17: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JY陶石 发表于 2025-3-25 17:26
知足常乐吧!初出茅庐的19岁中专毕业生,每月有4700的固定工资,加班另计,离家又不到3公里。一些二本 ...

知足长乐,慢慢长本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9 1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