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2-17 19: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g1trk 于 2025-2-18 08:08 编辑
舍弃内部误差放大器,改由外部运放+基准来“生成”电压反馈信号直接馈入COMP口。
对照下图说:
COMP口电平越高,PWM比较器反相输入端电平也就越高,这就需要电流反馈引脚馈入更高的电平才能使后面的RS触发器复位,从而关断输出。更高的电流反馈电平意味着更高的电感电流,意味着电感更大的储能,也就意味着每个开关周期向冷端传递更多的能量。
你只需要将COMP口电平与输出电压建立“反相对应关系“,即可实现稳压。
这个“反相对应关系”可由运放实现,因为要“反相”,所以你的电压反馈要接到运放的负输入端(特指直接反馈,如果反馈路径上存在反相逻辑,则改接正输入端),正输入端再加个基准与电压反馈去“做比较”,控制逻辑就实现了。
再说这个基准,基准电压越高,就需要更高的电压反馈电平(这意味着更低的输出电压)为IC内的PWM比较器提供判断条件。IC内部还是那套东西,为PWM比较器提供的“判断”电平越高,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使电感电流上升的更高,这意味着PWM高电平关断的更晚,PWM脉宽更宽。
再结合前面的“反相”逻辑,你就能总结出输出电压下降时,PWM脉宽会增加,传递到冷端的能量会提高,促使输出电压回升。
至此,你不需要改动反馈电阻的分压比,只需要调这个基准电压,就可以控制输出电压了。
再多啰嗦几句,从一楼你的描述看,可能对电流反馈型PWM控制IC的原理有些误解。
这类IC,驱动方波的开启是由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决定的,驱动方波的关断时由电感电流决定的,每个时钟周期到来时,驱动端输出高电平并等待电感电流上升,电流上升到阈值时,关断输出,这就形成了一个驱动方波。
而以上提到的阈值是可变的,这个阈值的高低由输出电压决定的。输出电压升高,经误一系列处理后,结果就是电流的关断阈值下降,也就会在电感电流较低时关断输出,这意味着驱动脉宽较窄。反之依然,输出电压降低时,电流关断阈值上升,就要多给些时间等待电感电流上升,这意味着驱动脉宽变宽。
总之一句话,决定脉宽的根本原因是电感电流,而决定电感电流起作用阈值的是电压反馈,两者相互协调才能控制输出脉宽从而实现稳压。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