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2-2 18: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立元件 PAl制彩电的解码原理 最详细具体的解读见上海电视一厂编纂的《彩色电视机》十六开本 上下两册。
中国PAL制式彩电的开发背景与顾德仁教授的角色
PAL制式的国际背景x
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彩色电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美国在1954年已经采用了与黑白电视兼容的NTSC制式2。随后,苏联和法国在1967年采用了调频技术传送色度信号的SECAM制式,而西德在同一时期则采用了逐行倒相技术的PAL制式。这三种制式(NTSC、PAL、SECAM)成为了世界上的主要彩色电视制式2。
中国的彩电技术攻关
在中国,彩色电视技术的研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70年,国家组织了“彩电大会战”,旨在研究、制定中国的彩色电视制式,并开发、研制相应的彩色电视设备,包括电视发射机和接收机等1。这次大会战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四地展开,成都会战选定在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因为该校早在1958年就已经设立了电视专业,并拥有一批从事电视技术研究的专家1。
顾德仁教授的贡献
顾德仁教授作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是中国第一批从事电视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彩电大会战”期间,他担任了中西部地区十四省彩电研制攻关组的技术总负责人,领导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工作2。特别是在制式的选择上,顾德仁教授带领团队对多种制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最终选择了PAL制式作为中国的国家标准12。
结论
因此,可以说顾德仁教授并非PAL制式的发明者,而是中国在选择和推广PAL制式方面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导者。他的工作对于中国彩色电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国电视事业的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