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对有攻顶的实力:鲨鱼Sharkwire Bull Shark喇叭线
作者:洪瑞锋 阅读数:3064 发布日期:2021-09-06
摘 要:这次聆听Sharkwire Bull Shark喇叭线,我认为它从外观的作工美感、到线身内部所使用的绝对平衡配置技术,再到对于端子头细节面的要求,几乎把一条线材,可以讲究的地方都做到最足了。
▲当我第一眼看到Sharkwire Bull Shark,率先被它吸引的是它超乎常规的重量感,包括线身内部的结构,再到外部大量使用铝合金打造的金属质感,都是顶规品,让人相当期待它的音质表现。
由Sharkwire推出的Bull Shark喇叭线,是他们家最新的一款力作。Bull Shark喇叭线不仅拥有某些Sharkwire高阶线材下放而来的旗舰技术,外观的精美作工,以及内部使用的全平衡导体配置结构,即便拿去与他牌的旗舰线材对比,也丝毫不脸红。
回顾个人对于Sharkwire的印象,我认为音响圈的顶级线材,除了在市面上喊得出名号的常见品牌,来自英国的鲨鱼线Sharkwire,绝对是相当神秘的一款。会说他「神秘」,是因为早期刚进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听到其他资深编辑讲述他们听到鲨鱼线的感想。从他们口中的描述,当时的我很难想象一条线材竟然可以对音响系统的音质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对鲨鱼线是久仰大名。另外,根据鲨鱼线的市场定位,他们锁定的大多都是顶级客群。这种甘心放弃市场八成以上的消费级产品,直攻金字塔顶端,虽然多少会让自家产品多了点难以亲近的感觉。不过,就是这种微妙的距离感,反而增添了神秘气质,这对于顶级线材来说,是好事。
线身份量为重量级
来看本次要评测的喇叭线,它隶属于Bull Shark系列的旗下一员,是定位在中坚款的产品。目前鲨鱼线针对喇叭线,一共推出五种等级,价格由高至低,分别是Great White Shark、Tiger Shark、Bull Shark、Blue Sea Sumptuous,以及Blue Sea Classical。初次从业务那边拿到Bull Shark喇叭线,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对喇叭线线径看起来不特别粗,但拿在手中的份量却不小。这种超出预期的重量感,我想除了来自于鲨鱼线惯用的多线径、多重绞绕结构之外,线身上的金属饰环以及喇叭端子头的厚实用料,也是造成它超份量的原因。本次评测的Bull Shark有着漂亮的银白色线身,套在线身上的金属饰环,上头有以CNC刻出的精细字体。原厂以Sharkwire的品牌名,利用英文字体去拼凑出鲨鱼的图形,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将品牌Logo与品牌名融合得最好的范例之一。在品牌Logo之下,可见Carcharhinus Leucas的字样。我上网Google才发现,原来这是Bull Shark的正式学名,也就是公牛鲨,是一种在温暖沿岸最常见的鲨鱼种之一,也算是别有一番新意。
▲Bull Shark对于端子头的作工也是意外讲究,使用自家研发的Triple AAA Connection压接技术,不使用传统焊接,而是以压接方式,透过特殊器具使得端子可完美包覆线芯。在端子头外侧会渡上一层金防止接合处氧化,完全是旗舰线材具有的制作规格。
再来,刚刚我提到Bull Shark喇叭线的线身虽然不算特别粗,但线身硬挺,这是因为他们采用的是多芯导体、多重绞绕结构设计。根据代理商所提供的数据,本次Bull Shark喇叭线在内部使用的是高纯度铜线做为导体。喇叭线的正负极,各使用六股导线,而且使用的线径尺寸粗细不一。从中央的导体用料、线径尺寸、绞绕角度,再到导体配置,彼此关系环环相扣,比起其他线材品牌还复杂不少。要了解鲨鱼线极为复杂的线身结构,大致上可以从Multi Triangle Technology、Multi Twisting Technology,以及Multi Gauge Technology这三项独门技术来切入。
线身结构将平衡玩到极致
先从Multi Triangle Technology看起,英文字面上是「多三角形」的意思,乍看之下看不出所以然,但这其实是一种将导体正负极平衡配置的技术,为Sharkwire独有。从原厂提供的线材结构剖析图,我们可以清楚看见原厂为了将导体配置达到绝对完美的对衬状态,刻意将讯号的正、负两极,各以正三角形,以及到三角形的型态,进行交叉平衡配对。从结构图来看,当两个三角形彼此交错配置,就会形成一个特殊的星形结构,将线内的讯号传送,达到理想的「完美对衬、平衡放大」的最佳状态。
而Multi Twisting Technology则是一种原厂特殊的绞绕技术。刚才说道鲨鱼线习惯采用的是多芯导体结构,内部使用的线径粗细不同,而Multi Twisting Technology就是让原厂可以针对不同线径尺寸的导体,去计算出最合适的绞绕方式,甚至是绞绕的角度,也能有细微差异,以达到最低的阻抗特性。当您使用的鲨鱼线等级越高,Multi Twisting Technology繁琐的程度就会越复杂。而第三个Multi Gauge Technology故名思义,就是线身内部使用的多芯导体,会根据设计者的需求,去规划出不同的线径大小。
从原厂提供的图片,Multi Gauge Technology所动用到的线径大小至少就有三种,分为大中小。而且配置方式也是与线径的尺寸完全对衬。例如线身内的正极端所使用的线径大小,会与相对应的负极端内部所使用的线径尺寸完全一致。能够在这般复杂的线身结构中,还可做到黄金比例一般的完美星形结构,可说是将线材设计的平衡传输玩到极致,也是我认为鲨鱼线最厉害的地方!
▲Bull Shark喇叭线的线身作工也相当高级,金属环上可见原厂用Sharkwire字体拼贴出鲨鱼的图形,让人很有记忆点。
独特的SAPT电镀技术
再来,鲨鱼线之所以会被定位在顶级线材品牌,除了线身结构超讲究,他们在一般线材品牌容易忽略的端子头,也有着独到的设计思维。例如在喇叭线的端子头部分,就用上了独家的SAPT(Sharkwire Advanced Plating Technology),也就是鲨鱼线先进电镀技术。他们选择在基础的碲铜(Tellurium Copper)上,以全程不镍的电镀程序,依序镀上纯铜、纯银,以及最外层的纯金。从官网上的示意图,我们还可以得知,这三层电镀材质所施以的厚度也不一样。从图示上的占比,大约是纯铜30%、纯银50%,以及纯金20%。据说利用这种先进的电镀技术,可以将这三大金属的声音特性完美融合,包括纯铜的温暖厚实、纯银的华丽飘逸,以及纯金的醇厚高贵。如果是鲨鱼线自家更高级的线材(例如Great White Shark以及Tiger Shark),则会用上SAPT 20K技术。这基本上与SAPT技术相同,但在最外层的纯金,会升级为20K金,不仅导电率更好,制作难度也相对更高,让其线材品牌望尘莫及。
当导体讲究了,线身结构讲究了,以及端子头的镀层也讲究了,应该如何将导体以及端子头连接在一起?中间使用的焊接技术绝对是最后的成败关键。鲨鱼线的作法,也是正统。他们使用了自家研发的Triple AAA Connection压接技术。主要就是在线材与端子结合处,完全不用焊接,而是采用压接的方式,利用特殊的夹具,使得压接端子可以完全包覆线芯,同时还会在外面另镀上一层金,来防止接合处氧化,属于Sharkwire的专利技术之一。
▲独家的SAPT(Sharkwire Advanced Plating Technology),也就是鲨鱼线先进电镀技术。他们选择在基础的碲铜(Tellurium Copper)上,以全程不镍的电镀程序,依序镀上纯铜、纯银,以及最外层的纯金。
有着银线般的高贵气质
进入试听阶段。我将Bull Shark用在熟悉的参考器材上,喇叭为Focal Electra 1007Be,扩大机是Densen B-150+,讯源则是Lumin T2。这一听差点拿不下来,提升的幅度随着时间过去,还越来越进化。而且老实说,当我一开始听Bull Shark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条银线,而且还是等级很好的那种。聆听Christoph Koncz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Flac,16Bit/44.1kHz),以及另一张「罗西尼:弦乐奏鸣曲」(Flac,16Bit/44.1kHz),这条线材绵延出的弦乐光泽非常漂亮,不会过份耀眼而显得俗气,而是顺着优美的弦乐形体,在表面洒上一层很淡、很温润的光泽,听起来非常有气质。Bull Shark对于高端部的质感营造也很棒。弦乐演奏时,不仅声音表情活生自然,当众多弦乐一同和声,那种音色交融,搭配不断往上窜的泛音结构,完全烘托出这两张小提琴协奏曲至高的录音美感。我要说,Bull Shark虽然名为虎鲨,但从这两张古典音乐,它给我的感觉却不是鲨鱼线取名那般的「血盆大口」,没有咄咄逼人的气焰,而是一条音质很好、音色很高贵的线材,跟高阶的银线几乎无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