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论坛里又看到一些对“统调”的讨论,统调对于老式(特别是分立元件)收音机的无线电爱好者,统调的确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论坛里搜索一下,有关统调的帖子也真不少,从理论到实验,在实操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帖子都有。不由得忍不住说几句,最后也抛出个问题求教大家。
1. 对于工业部门或者生产厂家,以至专家学者,统调已经是个历史问题,因为现代的收音机,不仅销路大减(受各种自媒体、新媒体的冲击),而且技术也不会回到老式机器了,统调问题对他们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统调”主要是解决在机械式(用可变电容器)调谐的时候,信号回路与本振回路的准确跟踪(或同步)问题,而今天本振信号的频率不再由LC电路里的机械可变电容决定,所以他们不会再关心统调问题了。
2. 从历史看,不管是专业书本或者科普的无线电接收机书籍,里面没有不谈“统调”问题的。但是以前我以为没有专门谈统调问题的书,来到论坛才发现是自己孤闻寡陋了,因为在论坛里的确就是有一本书叫“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统调”(人民邮电出版社1980年出版)。这本书是《无线电爱好者丛书》之一,不过里面大部分是公式,对无线电爱好者的实际操作帮助不大。我们自己装收音机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公式而是怎么操作,需要知道先调哪里,后调哪里,调哪个个零件?步骤如何?等等。
3. “统调”问题的起源是“单手调谐”的要求。普通超外差收音机在检波前,涉及3个频率:待接收信号的频率、本地振荡频率和中频频率。其中中频是固定的,操作使用过程中不必动它,也就是一次调好就不要再调了(有些高档接收机需要改变带宽的,当属另例)。本地振荡频率和输入回路(包括天线、高放等)的频率都需要随着不同接收的电台的频率而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两者之差要保持一个中频。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用双连的可变电容器,输入回路和本振回路分别用一个可变电容行不行?理论上当然可以:先把本振频率调到信号频率+中频,再用另一个可变电容调到信号频率,这就可以完美地收到所需的电台。可是这样操作起来会非常麻烦,特别是收音机是面向消费群体的,谁会接受如此难操作的收音机?因而“单手”操作是必须的。问题的提出,是因为要简化收音机的操作,也就是用一个旋钮同时改变输入回路和本振回路的频率,但同时尽可能保持这两个频率的差值(中频)不改变。所以有的俄文书里甚至用“单手”调谐形容它,英语里最初用ganging一词,即机械联动,同轴联动的意思,也有用“跟踪”(tracking)这个词的。(随便说一句,有一本俄文书里就是把“统调”说是“单手操作”问题的)。
4. 采用双连可变电容实现“本振”和“输入”两个调谐回路的单手操作也不一定出现“统调”问题。因为在设计可变电容器的时候,完全可以针对两个谐振回路频率(随接收信号)变化而设计电容器动片和定片的形状,使得可变电容不管旋转到什么角度,两个谐振回路的差频都保持为一个定值(中频)。不过工业部门并没有采用这个方法,因为大多数收音机是“多波段”的,这种专门设计的双连可变电容只能适合某个波段(往往是中波),在其它波段仍然会有统调问题。
5. 由于统调对中波波段的灵敏度影响最大,在历史上,超外差收音机的统调一度非常重要,特别是工厂大规模生产收音机,由于元件误差,不同工人装配工艺差别等等,统调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工厂里配有专门的“统调仪”。具体的介绍见《晶体管收音机修理与调试》(沈宜孙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第6章第10节和第7章第4节。
6. 明白了统调的起源和各频率的关系就可以知道,统调问题并不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只要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就可以搞清楚。当然如果要分析误差,甚至要做到误差最小以及如何“优化”,涉及的数学就要多一点,不过那跟我们无线电爱好者没多大关系。
7. 关于统调问题的文章,可以说1936年的时候就有了。那以后,基本上只要涉及超外差收音机的专业书和科普书都会讲到这个问题。而到了本世纪,好像没有什么专业书再提到这个问题了,估计就是上面第一点说的原因:近代接收机已经不用双连可变电容了。
8. 对于实际操作的新手,建议从下面资料中挑一两个读读:
一. 《晶体管收音机》科学出版社1971年出版,
第六章第三节 调整中频频率、频率范围和统调 (p.233)
二.《晶体管收音机及其修理技术》湖南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第九章第五节:调中周的方法 (p.285)
第六节:对刻度的方法 (p.289)
第七节:跟踪统调的基本原理 (p.292)
第八节:一般统调方法 (p.295)
三.《收音机修理自学读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出版,
第七章
7-6 中频的调整技术 (p.363)
7-7 超外差式收音机中波段的统调 (p.371)
7-8 检查统调是否正确的方法 (p.381)
四.《晶体管收音机修理与调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
第六章 第十节 统调仪 (p.334)
第七章 第三节 调整中频 (p.377)
第四节 统调外差跟踪--校准频率刻度和调整补偿(p.387)
五.《晶体管接收机电路的原理与设计》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
第七章 变频
第九节 统一调谐 (p.511-523)
至于要深入分析和计算统调的理科生,下面的资料可供参考:
《无线电接收设备》(下册)苏联B.И.西福罗夫著 陈炳南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第十三章 无线电接收机的电路
8 超外差接收机谐振电路的跟踪 (p.605~622)
《无线电接收设备》 程西津 编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1961年出版
第七章 接收机电路
第一节 接收机的统一调谐 (p.164-169)
《Radio Receiver Design》 By K.R.Sturley 由John Wiley & Sons,Inc.1942年出版
第6章 Oscilators for superheterodyne reception
(超外差接收的振荡器)
6.12 Ganging of the Oscilator and Signal Circuits (p.273-280)
(振荡器回路与信号回路的联动)
6.13 Graphical Determination of the Oscilator
Tracking Capitances Cp and Ct (p.280-287)
(用图解方法决定振荡器跟踪电容Cp和Ct.)
9. 最后提出一个问题:绝大多数书籍和文章都只说到“三点跟踪”。实际上,超外差接收机是可以做到四点和更多点跟踪的,作者只看到一本书里谈及这个问题:
http://www.crystalradio.cn/forum ... =2114178&extra=
只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而不一定有实际意义。这里就不说了。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