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广播收听爱好者,简单考察了各个国家电子管接收机的指标,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各种电子管接收机调幅灵敏度其实都设计在几乎同一个水平,都是在几个微伏(额定功率和信噪比有点差异,但是我认为在实际收听的时候,收台能力是相似的)
虽然实际机器的灵敏度都会比说明书高一点,说明书留有余量。
下面是一些电子管接收机说明书写的灵敏度:
222-1,信噪比3:1时,话灵敏度不大于5微伏,这里没有给出此时输出功率的标定。
国产430,信噪比3:1,50毫瓦输出,中波灵敏度不大于8微伏,短波灵敏度不大于5微伏。
国产7512C,各个波动指标用列表列出,10db信噪比时候,大部分都是6微伏可以输出0.5瓦。
马可尼CR100,信噪比10db时候,各个波段灵敏度在2~5微伏,这里没有输出功率标定。
飞利浦BX925,信噪比10db时候,各个波段灵敏度不大于5微伏,这里没有输出功率标定。
捷克斯洛伐克TESLA的Lambda5,输出50毫瓦,信噪比10db时候,各个波段灵敏度2~7微伏。
美国Hallicrafters SX28,输出50毫瓦,各个波段灵敏度2~5微伏,这里没有给出信噪比。
高端机,R390A,1瓦输出时候,0.5~16兆周,灵敏度4微伏。16~32兆周,灵敏度是5微伏。
这些举例的接收机,从30年代到60年代都有,但是账面灵敏度指标没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各国没有设计更高灵敏度的电子管接收机。不谈天线、不谈接收环境,想通过买个高级接收机听更多电台的愿望如何实现?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