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论坛的帖子,觉得很多朋友对收音机基本概念和技术的了解并不清晰,总有一种盲人
摸象,经验主义的感觉。我虽然自己也是业余水平,但平时喜欢胡思乱想,自觉有点心得,因此写下来,与诸位共享。不当之处也请大拿斧正,共同进步。
帖子从下面三个问题展开:
1、高放到底有没有用?
2、高放如果有用,那么为什么大家不都用呢?
3、调谐高放是什么鬼?
=====
1、高放到底有没有用?
这一问题其实涉及到一堆相关的问题,比如:高放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有人加了高放效果就明显提升,但是又有人说,高放效果不大,甚至加了高放效果变差? 简直是小马过河,没衷一是.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看到两点:第一,高放的本质是什么,第二,高放与其他部分(尤其是混频器)的关系是什么。
1.1 高放的本质
记住:离开了"信噪比"来谈接收效果,那都是耍流氓。而高放的本质是通过放大来自天线的信号,来提升整机的信噪比。怎么做到的呢?数学上,这涉及到级联放大器的信噪比计算。推导过程在此不赘述,简单地说一下公式:
F=F1+(F2-1)/G1 --- (1)
这里的F代表级联放大器系统的整体噪声系数,F1/F2分别代表第一级和第二级的噪声系数,而G1代表的是第一级的放大倍数。
有几点附加的解释:
(1) 公式中要求的噪声系数和放大倍数是线性的,如果原始数据是dB,则需要进行转换,且转换标准要统一,比如都用功率。转换公式: f = 10^(dB/10), dB=10*log(f)
(2) 混频器虽然严格意义上不是放大器,但是可以看作一个广义的放大器,只看增益和噪声系数,不去理会频谱变换就可以了。
言归正传到级联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计算。
a. 假定来自天线的信号强度是10uV,噪声1uV,那么该信号的信噪比就是20dB (注意这里信号是电压度量,转成信噪比时,公式系数要变成20,即 20*log(10/1) )
b. 假定混频器的噪声系数是6dB (怎么来的?三角公式,积化和差,每项系数是1/2,意味着信号强度减半。直观上的理解,可以认为:混频之后,有用信号的功率被平均分配到了LO+RF和LO-RF这两个频点上去了,而中频只是其中一个频点,因此功率总是输入有用信号功率的一半,即衰减6dB,等价于噪声信噪比下降6dB)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混频器还会引入其它噪声,一般噪声系数要比6dB大。不过这不是重点,掌握方法,大家可以替换成不同的数字去算即可。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首先分析没有高放的情况下,经过混频器之后的信噪比。这种计算比较简单,直接加减即可,结果是: 14dB = 20dB-6dB (对,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假设混频器之前有一个10倍电压放大量的高放 (G1=100,注意功率放大倍数是电压放大倍数的平方P=U*U/R)),其噪声系数2dB (F1 = 10^(2/10)=1.58,注意这里要从对数dB变成线性值),那么从混频器(F2=3.98=10^(6/10))输出的信号的信噪比是多少呢?
按照之前的公式(1), F=F1+(F2-1)/G1 = 1.58+(3.98-1)/100 = 1.61
换算成dB就是 10*log(1.61)=2.07dB
这就是高放+混频器两者合在一起的噪声系数。将其与高放和混频器的噪声系数做对比可以看出:它与高放的噪声系数极为接近,似乎不太受混频器噪声系数的影响。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收音机(或者其他接收设备)的性能主要由第一级放大器所决定。这也是高放存在的理论基础。
1.2 扩展一下。
(1) 如果高放本身噪声系数就比较高,比如上面的高放的噪声系数也是6dB, 那么计算将是: 3.98 + (3.98-1)/100 = 6.02dB,这印证了上面的结论:高放的噪声系数基本上给整体噪声系数定下了基调。这是LNA (Low Noise Amplifier)低噪放大器的原理。如果要加高放,那么一定要选低噪声系数的,否则没用。
(2) 再扩展一下,对比一下好收音机和差收音机在加了高放后的差别。把高放之后所有的收音机组件,包括混频、中放、检博、低放,都看作一个放大组件,并假定其噪声系数从20dB(F2=10^(20/10) = 100) 变成30dB(F2=10^(30/10)=1000) (随意假定,没有任何基础),相差10倍,看看有一个低噪高放(仍沿用之前的数据,2dB噪声系数,10倍电压放大)会有什么区别
NF=20dB --> F= 1.58 + (100-1)/100 = 2.57
对应对数值是:10log(2.57) = 4.10dB
NF=30dB --> F= 1.58 + (1000-1)/100 = 11.57
对应对数值是:10log(11.57) = 10.63dB
可以看出:原来非常差的机器,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缩小了与好收音机的距离。
====
2. 既然这么好,为什么大家不都用高放?
那是因为任何东西都是相互制约的。有多大头,戴多大的帽子。高放受谁约束?很多。比如天线,屏蔽措施,比如混频器的特性等。之前看到有朋友丢了一句"互调产物了解一下"就走了,我这里可以稍微介绍一下。混频器看似简单,中频与进来的信号积化和差整一下,之后再用滤波器把中频选出来,但实际的物理过程挺复杂的。例如:在里面混频的,不仅仅只有中频和你想要听的电台频率,还有其它电台频率,还有泄漏出来的中频信号等。简单说,假如天线里面在你收听的频率附近有两个强台,当他们信号足够强而且满足特定的频率关系(例如2*f1-f2=IF),那么他们也会产生一个中频频率出来,跟目标电台所产生的中频混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称为三阶互调的干扰噪声。抵抗三阶互调干扰,需要靠混频器。如果混频器虚不受补,压不住干扰信号,那就完蛋,表现为整个频段,很多地方都能听到莫名其妙的噪声。所以,输入信号并不是越强越好,高放并不是加了总是起效果,要讲配合。我曾经用二变版DE-1103做过实验:在一个可以接收到强信号的地方,如果打开到远程DX接受开关,中波就听到很多莫名其妙噪声(这种并不是单纯原频点噪声的放大,而是在很多频点产生了原本不存在的噪声),如果切换到Local本地,就没有问题。另外一个XH-DATA D-808,在接入一个较强的外置天线了,也出现类似现象:接收效果反而变差了。因为混频器过载了。
所以,用不用高放,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定式的。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然实践出真知,加了有效果就行。但是也要注意避免盲人摸象:同样的机器,同样的高放,可能在不同的地点,效果也不一样,因为外部电磁环境不一样:信号弱的山窝里面,即使加了高放也不会过载,那么对接收效果有很大的改善,而在某些地方有强台,加了高放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不能说片面地说:高放必须加,或者高放没有用之类的。
====
3. 调谐高放是什么鬼?
调谐和高放是两个正交的概念,并无绑定关系。当两者都用上时,便有了调谐高放。高放前面讲了,那么调谐呢?
看问题,要看本质。调谐的本质是什么?我的理解:频谱整形。在谐振频率点,振幅加强,在其它频率点,振幅减弱。仅此而已。
谐振自身并不能提升信噪比(这个信噪比由其电感电容自身的工艺和结构决定的),但是因为频谱整形的原因,谐振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对谐振频率的放大器,某种程度上等价于高放,因此对于减弱之后环节信噪比对整机信噪比的影响,具有正面意义。
但这并不是必须的。在今天的半导体工艺条件下,非调谐放大 + 高性能混频器也能做到非常好的性能。
当然,谐振整形还有很多其它好处,比如降低镜像干扰等,不再赘述。
有人就会说了:调谐+高放,那不是好上加好了吗?但还是那句话,要根据具体的设计来看。对于某些电路结构,它的确能明显地提升效果,但也存在约束。比如需要三联电容,可能造成自激,还有统调不当,在某些频率范围内,甚至会降低性能等。这里还要没有考虑成本
言尽于此,请给位指正 |
评分
-
9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