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djsyf

OTL电路,R1,R2电阻怎么取值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8 18: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一下,输出最大功率时,上管应该饱和,中点到达电源点,这个电流上管应该提供,上官偏置电流就是电容通过R2电阻提供的。与此同时电容电荷也会通过R1流向电源,R1决定了电容充电,放电的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8 19: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S8050相比,SS8050唯一的优点就是最大集电极电流更大一些,但是这个“最大集电极电流”是当做电子开关使用时才可以达到的,用于放大电路,实际电流在远远没达到其极限值之前,SS8050已经过热损坏了。TO-92封装的散热条件决定了8050和8550在功率放大电路中“不堪重用”,所以,不论是SS8050还是最普通的S8050,如果OTL的供电电压达到了9V,那么,除非有相当完美的功率管静态工作电流稳定方案,否则就不要使用低于12Ω的喇叭,8Ω喇叭已经达到8050的散热极限了,很容易出现热失控。
这里假设喇叭阻抗16Ω,我说说自己的计算思路。供电电压9V,那么功放输出最大值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就是4.5V(实际上没这么大),功放的最大输出电流就是4.5V/16Ω=0.2815A=281.5mA;假设所用8050和8550放大倍数为200,那么每只功放管所需的最大基极激励电流则大约是1.4mA;在推动级输出阻抗(等于R2)与功放管动态输入阻抗匹配的情况下,推动管Q5集电极输出交流信号电流为2.8mA,又由于Q1基极激励电流是Q5动态集电极电流减小产生的,所以Q5静态电流必须大于2.8mA才可以保证Q5不进入截止区——然而,实际上Q1动态输入阻抗不是固定值,R2也就无法与Q1输入阻抗完美匹配,因此,Q5静态集电极电流除了要明显于2.8mA,另,Q5输入阻抗与基极电流成反比,信号负半周使Q5集电极电流减小的同时也使Q5输入阻抗增大,Q5动态增益下降就会使Q5输出的正峰压缩,所以还须保留充足的余量。Q5静态集电极电流的余量,让Q5静态电流达到Q1所需最大激励电流的4倍,即Q5静态电流取5.6mA或者再大一些,这样,Q5动态集电极电流最小值也不低于静态电流的一半,输出正峰压缩问题就会得以缓解。R1、R2上面的总电压为4.5V-0.7V=3.8V,3.8V/5.6mA≈0.68kΩ。通常情况下,静态R2两端的直流电压与推动管Q5集电极输出最大电压摆幅成正比,因此要尽量增大R2/R1比值——不过,R2与R1总和是固定的,增大R2/R1必然使R1阻值减小,而R1与喇叭交流等效为并联,R1太小对功放输出电流分流损耗就越大。为了兼顾Q5输出的激励电压和R1的分流损耗,通常让R1不小于10倍喇叭阻抗(还可以再大一些)。因此,这里R1取200Ω,R2取470Ω。
以上计算是在假设喇叭阻抗16Ω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换成12Ω或者其它阻抗值的喇叭,那么R1、R2与喇叭阻抗变化呈正比:使用12Ω喇叭,R1取150Ω、R2取360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8 21: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cky_z 于 2023-9-18 21:32 编辑


没有自举的时候,Q5的负载就是R1+R2,
1.增加了自举电容C1后,Q5的负载就变成了R2*(1/(1-G)),G是跟随器的增益,很接近1。因此用了自举,Q5这一级增益大大提高了,增益越高反馈后的失真越少,因此R2理论上尽量大,Q5增益就越大,
2. 17楼说了,R1+R2的总阻值基本是算出来的、固定的。
3. 17楼说了,R1是直接并联在负载上的电阻,太小就消耗掉无用功率。所以R1至少10倍负载阻抗。
4 .因此满足最小R1情况下尽量最大的R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9 1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zfjct 于 2023-9-19 13:02 编辑
protel99se 发表于 2023-9-18 14:24
中点的平均电位是1/2(V+,V-),这是直流分量,是没问题的。  但是R3直接接在了C3端,叠加了输出的波动, ...


经典电路都是这样设计的,可以查下采用OTL功放的商品机电路。
R3确实是兼作直流偏置和交流环反馈的,一般电路是R3固定满足交流反馈量,调整R5满足直流偏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9 17:13: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楼电路最大的问题,是在输出级管子静态电流的控制与稳定上。

一楼的电路下,输出管无e极电阻,因而缺少了对静态电流的稳定度负反馈控制,而偏置电压又是偏高的2个固定的bjt二极管压降,很容易会遇到热崩溃/热失控问题而烧输出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0 23: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yljh3333 于 2023-9-20 23:13 编辑
zzfjct 发表于 2023-9-19 12:59
经典电路都是这样设计的,可以查下采用OTL功放的商品机电路。
R3确实是兼作直流偏置和交流环反馈的, ...


R3、R5确实是兼作直流偏置和交流环反馈比值的,调整R6可以调推动级的电流....

如果增益感觉太大,R6//C6到地端,加个几十欧的电阻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1 09: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zfjct 于 2023-9-21 09:44 编辑
whyljh3333 发表于 2023-9-20 23:12
R3、R5确实是兼作直流偏置和交流环反馈比值的,调整R6可以调推动级的电流....

如果增益感觉太大,R6 ...


推动级电流由R2决定,满足中点电压时电流即确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5 18: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