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5-23 20:1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话题是个一直有争议的话题,对此话题的观点,正方和反方人都不少,而且哪一方的说法都有道理。这里我只说说我的看法,对于扫频调整时更改电路结构使AGC失效的做法,我认为有问题。
当采用简单的方法使AGC失效,晶体管收音机的AGC受控放大级的工作电流必然会发生变化,而工作电流发生变化的晶体管,其输入阻抗、结电容都会随之而改变,这种改变的结果会使中周有载Q值、谐振频率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是其一;
二极管检波器的输入阻抗既与其负载电阻有关,也与其静态正向偏流有关,去掉AGC的做法会改变检波二极管的直流偏置(大多数是使检波二极管正向偏置消失),而断开检波二极管的做法会直接让末中周空载,晶体管收音机二极管检波器的输入阻抗通常小于末中周次级阻抗,因此这两种做法无论哪种都会使末中周有载Q发生显著变化,断开原检波二极管另设高阻抗检波探头的方式对末中周有载Q值的影响更大,这是其二;
二极管检波器的检波效率会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输入信号幅度越大检波器的检波效率越高,因此当几个不同幅度的电波同时加到检波输入端,在检波输出端得到的产物并不与输入端波幅保持同样比例,可以认为检波器的非线性有一定的辅助选频作用。断开AGC电阻的做法使峰值低于检波二极管死区电压的电波根本无法通过检波器,而有正向偏置的检波器是可以让小于二极管死区电压的波形通过的,因此,当简单粗暴地断开AGC电阻,扫频曲线显示出的带外衰减参数比直接扫更好看,但这并不真实,这是其三;
三极管放大器的工作点反向AGC原理,是通过改变三极管的基极偏流来改变其输入阻抗,从而改变输入信号电流,三极管的输入阻抗与偏置电流成反比,因此电压放大倍数与偏置电流成正比,当AGC使中放管集电极电流下降30%时,中放级的电压放大倍数也仅仅下降30%,即增益下降3dB,合理控制扫频波的幅度,使有信号时中放管的集电极电流下降量不超过30%,对扫频曲线的影响就微乎其微,这是其四;
集成电路的AGC元件,除了外接的滤波电容之外其它都在集成块内部,对于许多型号的集成块来说,让AGC失效是不太容易的,厂家测试集成块增益的方法也是在特定输入幅度下测试,并没有断开AGC,这是其五。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