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43|回复: 9

【唱片介绍:《绛州大鼓》系列录音唱片 全套天龙头版24K】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5 03: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23-5-16 10:29 编辑

唱片介绍:绛州大鼓系列录音






提要:1991年香港录音师冯炜国(LEO)和他的拍档余绍科两位先生因着对本土传统音乐文化的炽热之爱,远赴内陆山西的偏僻小城“新绛县”,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录制出了严格意义上的华人音乐第一张发烧天碟“绛州大鼓”。
      《绛州大鼓》系列录音唱片,在题材、体裁、硬件水平、录音技术,四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水准。


=======================================================================
相关唱片的部分收藏目录:
绛州大鼓0.png

-------------------------------------------------(以下为手机拍摄)

【绛州大鼓 第1集:(天龙头版24K)】
绛州大鼓1.jpg

--------------------------------------------------


【绛州大鼓 第2集:(天龙头版24K)】
绛州大鼓2.jpg

--------------------------------------------------

【绛州大鼓 第3集:(天龙头版24K 双CD)】
绛州大鼓3.jpg

--------------------------------------------------

【绛州大鼓 第4集:(海外版双碟 CD+VCD)】
绛州大鼓4.1.jpg

--------------------------------------------------

【绛州大鼓 第4集:(国内版双碟 CD+DVD)】
绛州大鼓 4.2.jpg

--------------------------------------------------

【绛州金鼓:(天龙头版24K)】
绛州大鼓4.2.jpg

--------------------------------------------------

【MAQ-CD技术推广座谈】
MQA-CD技术推广座谈.jpg

--------------------------------------------------

【与LEO(冯炜国)大师的合影】
LEO大师.jpg


-----------------------------------------------------------------------
【1992年绛州大鼓纪录片及试听曲一首《打鼓山传奇》】
详见百度网盘: 1992年绛州大鼓纪录片及试听曲一首.zip (246 Bytes, 下载次数: 209)


=========================================================================

      《绛州大鼓》系列唱片,是华人录音师在“单点录音”这一录音技法中取得的最高成就,在我本人印象中至今尚未有新的突破或者超越。单点录音技法可以只使用2只话筒,即可将庞大的乐队现场完整、清晰的录制下来,但全面、深入掌握这一技法的难度之高,外人可能很难想象得到。虽然现代数字录音有技术换代升级上的加持,但在我个人有限的聆听经验中依然可以谨慎而确定地认为,LEO老师在单点录音技法中所达到的技艺高度,与欧洲录音出版史中的任何一位擅长单点录音技法的大师级人物来相提并论其结果都是难分伯仲的。

       《辞海》载:锣鼓杂戏“相传起源于山西绛州(今新绛)”。  80年代末的内陆山西地区其社会条件还很困难,当时新绛县的文化馆长王秦安老师组建“山西农民锣鼓队”进京汇报演出,据当时的报道是:“1988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龙年音乐周”中,新绛县农民业余鼓乐队上京演出,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一致称赞。他们演奏的《秦王点兵》、《夏坡滚核桃》,以其震动山河的磅礴气势和令人振奋的旋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绛州大鼓》是中国第一张严格意义上的天碟品质的现代唱片,在题材、体裁、硬件水平、录音技术,四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水准。 从80年代末开始,华人录音师开始尝试制作发烧录音制品,l陆续计有大陆李小沛制作的《夜来香》、香港凯韵公司制作的《半新旧》等。虽也落力不俗,但终究缺乏同时具备文化符号高度性质的题材与顶级的录音制作这两项硬性条件。  LEO老师等以当时最先进的移动式DAT录音机、发烧线材等器材,渡过黄河来到山西古绛州所在的新绛县录出了后来震惊发烧界的“绛州大鼓”CD。《绛州大鼓》的出现,是中国本土音乐出版史上的第一张真正意义的发烧天碟,不仅囊括了前述两条重要的条件,而且与现代数字录音技术结合的非常之好。LEO将难度极高的单点录音技法与先进的DAT数字录音技术进行了堪称典范级的结合,出色的表现了数字录音动态大、底噪低、结像准、音色正的特点。

       LEO老师和他的拍档余绍科老师是中国鼓乐文化传播当之无愧的文化功臣。“绛州大鼓”唱片的巨大成功不仅体现在录音艺术上,还体现在它的重要的文化价值以及这一艺术品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文化影响力方面。余绍科老师将绛州鼓乐团带队到全世界各地作巡回演出,在日本演出时候一路从北海道打到鹿儿岛,日本人观看了绛州鼓乐团的演出后激动地说 “自己听到了祖宗的声音”;在欧洲丹麦演出更创纪录地出现了音乐厅观众连跺脚带拍手、长达十分钟谢幕鼓掌的情形。这在90年代早期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乏力的背景情形下,是殊为不易的重大的文化领域的传播成就。因着二位老师与鼓乐团员的这一共同成就,绛州大鼓如今早已经与日本太鼓、法国军鼓一起“鼎立而三”,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鼓乐之一。

     数年前终于有机会,在崇敬、崇拜、膜拜而万分激动的心情中,作为一名后学晚辈,终于见到了我心目中神往已久的LEO老师!老师谦逊而质朴、真诚而热切,颇有古之侠风,与我心中对大师想象的感觉完全一样!
     祝福大师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5-15 08: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23-5-15 08:18 编辑

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可能我们会这样说:即便LEO大师当时没有来录绛州大鼓,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向好,其他人也会去录的。
看起来似乎是这样的,其实情况要比这难预料的多.....  
因为现在的传媒学院早就不重点培养录音师学员的单点录音能力了,更不会要求学生掌握”2只话筒录百十人乐队“这种技术;就我和各种传媒学院出来的学生了解到的情况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单点录音技法原来可以这样录.....  几乎清一色都是一顿分轨搞定,现在某个唱片用了同期录音都是值得拿出来说的一件事,让他们录单点,几乎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15 08: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有这张专辑,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5-25 03: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y.qfans 发表于 2023-5-15 08:16
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可能我们会这样说:即便LEO大师当时没有来录绛州大鼓,随着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向好,其他 ...

我在前版主[直热胆]处新冠前己听过.

还有去一掉最低频那另一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25 12: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shiuyipyuen 发表于 2023-5-25 03:34
我在前版主[直热胆]处新冠前己听过.

还有去一掉最低频那另一段.

您再去找直热胆问问这事儿 有惊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9 14: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观摩一下该资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6 10: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还有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12 12: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真是历史底蕴深厚,每次大乱基本都能偏安,才有机会留下不少遗存,当然也脉脉相传的人
保留下这些,给未来的人一个选择的机会,也是一件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 15: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的好东西要传承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6 00: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下载,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7 0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