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aojc

一个待审电源专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30 10: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水变油”事件引发的全国追捧浪潮
起初,王洪成在公开自己的“科研成果”后,理性的人们还是持质疑的态度,不少人都跑到王洪成家里求证,可王洪成对此也是来者不拒,甚至还会积极地为访客们演示他的成果。

事实上,当时的人们,科技素养的确一般,可民风却是很淳朴的,眼看着王洪成自信且言之凿凿的演示,还拿出了不少鉴定结果做证,那些一开始还抱有质疑的人们也都纷纷成了他的支持者。

就这样,“水变油”先是引爆了哈尔滨,随后开始风靡全国,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或许也是为了将假象捏造得更加真实,王洪成之后又推出了一种“膨化燃料”。

这种燃料需要三分之一的水、三分之一的混合油、三分之一的“洪成基液”,之后就能得到一种乳化液,也就是所谓的新型燃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30 10: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6月28日,哈尔滨市内67路公共汽车宣布全线使用“洪成燃料”,副省长也参与了此次活动,眼看着十几辆使用新型燃料的公共汽车驶向大街,众人纷纷称赞属于中国的科技时代指日可待。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再是完美的谎言也会被找出破绽,随着王洪成的声名大噪,清醒的人依旧存在,他们一直在致力于找出真相。

三、骗局曝光,原因发人深省
1984年5月,黑龙江省领导邀请中央领导一同视察王洪成的科研成果,就在此后,王洪成被邀请到一流实验室继续“水基燃料”的研发,3个月后,研发进程毫无进展。

就在此后,当王洪成又一次欲盖弥彰地试图将100吨水变成油时,相关部门人员在工具方面找到了破绽,所谓水能点燃,恰恰是王洪成事先加入电石、四氧化锂铝等物质造成的燃烧假象。

1985年1月,王洪成被哈尔滨警方带走调查,没成想,这一次的他又成功地用障眼法自证清白,甚至引来市里领导的合作意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30 1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我们自然明白王洪成的这些科技理论都是无稽之谈,可为何他一定要滑天下之大稽,恰恰因为这种母液给他带来的庞大利益。

正如开篇提到的,当年因为“水变油”给国人造成的4亿多损失一度被王洪成收入囊中,在所谓的“中国第五大发明”问世后,王洪成依靠吸引投资、拉赞助、生产销售等方式,拿下了巨额投资,还引来了很多地方政府为他站台宣传。

直到1995年,王洪成的狐狸尾巴再也藏不住了,在相关部门的追踪后发现,王洪成之前取得的所谓鉴定文书都是假的,多家鉴定机构已经对他提起诉讼,而王洪成也始终在躲避正规的科研鉴定。

当何祚庥、郭正谊等四位科技界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并要求严查“水变油”事件后,谎言被彻底拆穿,王洪成终于在1997年11月得到应有审判。

对于当代人而言,你或许会觉得“水变油事件”全过程都滑稽至极,为何当时那么多人会蒙在鼓里,还有不少人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在笔者看来,这才是整件事最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当年,就连文化素养较高的公职人员大多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就连基础的科技知识都不甚了解,更别提文化素养更低的普通大众,而王洪成恰恰利用了这一点以及国家推崇科技的政策红利。

试想,倘若有人将王洪成的把戏在今天故伎重施,结果会不会和之前大为不同?你我都知道正确答案。

结语
有人说,王洪成的瞒天过海最为可恶,笔者想说的是,在科学面前保持绝对的理性与敬畏,才不会让不法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机,“皇帝的新装”才不会重演!

有如前段时间出现的“水氢汽车”骗局,当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与自然规律相悖,我们对待其最正确的态度不是相信表象,而是找出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30 11: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90年代初的  保险王  事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30 12: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为了鼓励本土企业在行业专业领域的科学技术上能有所发展,一般要对标国际发达国家水平,出台的一些惠企补助政策,但通常会附带一些知识产权数量要求,比如要求享受政策福利的企业必须拥有一定质量数量的专利,但又由于负责审核的公务官员不太可能对科技领域里专业广泛的技术处处都了然于心,因此就容易存在不少钻空子的企业,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浑水摸鱼现象,企业为了获得补贴补助,被迫去搞一些门槛成本低的,但没有任何社会效益价值的专利,不少企业以及中介公司,正是利用审核上的漏洞,一般会把现有产品中应用的技术,往往这些技术大部分很可能就是别人现成的专利,只不过该技术的唯一性、必要性的价值并不高,拥有者向侵权人声明权利和要求权益再分配的操作性不强,大量侵权人不必支付授权费就能使用的技术,这些企业自己找有经验的写手对专利草案包涵的技术进行专业改动,使描述上不和现有专利冲突,使专利内容能符合初审要求,最终达到共性技术仅换了套漂亮的说辞,就成功变成了自己的专利并成功申请的情况,最终实现骗补助的目的。而真材实料、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的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型专利,通常必要性强,没有可替代的其它更好得多的技术,这些是国家真正希望本土企业所拥有的。而国家下苦心建立的专利体系,就是为研究出这些专利技术的少数杰出人材提供良好价值变现的平台,从而实现尊重知识和注重实践的良好发展氛围土壤,让国家更高效的发展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 09: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利益就有措辞,否则没有指鹿为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28 22: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