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22-11-5 20:11 编辑
11月1日,“同期录音网”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文章:《音频修复行业标准iZotope RX10开发工程师Alexey Lukin专访》(链接见下)。访谈里有段话比较有意思:
“我们的RX Dialogue、De-reverb算法在处理较长的混响上是有效的,但在非录音棚内经常遇到的短混响来说是个挑战。这种混响不仅在频谱图中产生衰减的尾音,而且还会引入梳状滤波并改变信号的相位。我们希望在未来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Alexey Lukin博士专攻信号处理,目前也无法有效解决声波早期反射引起的相位失真问题。与此相反,绝大多数发烧友普遍认为适度混响可以改善他们的立体声重播系统。这里还包含着一个问题,即房间短混响是如何改变声音的相位的?因为折射并不改变时间轴上的关系,也就是通常认知的无论混响多么严重,只改变音色,直达声的声音速度是不能被改变的。既然声音速度是没有改变的,相位改变又重何谈起呢!
实际上,这里的“相位改变”,不是严格物理意义上的改变,而是指“感知相位改变”。
我在2017年就明确指出这个问题,当时得到了国内顶级超声波专家李勇教授的认同,并把原理情况详细发到HD199论坛的声学板块上,当时争论很大,看起来中国自己说了不算,现在Alexey Lukin博士给了一个石锤,洋人说了就算
下为部分内容的截图
直达声的声音速度没有改变,但早期反射声携带的高度相干性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削弱了包括相位差在内的五种差值关系的表达,作者就是我说的“微相位扰动”引起的“感知相位改变”。
Alexey Lukin访谈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Oc20OZwplvu-bgIFX9HKg
2017年我撰写的包含有关于重播“微相位扰动”的文章链接:http://lt.hd199.com/thread/812717
=============================================================
这篇文章还没有发布出去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有些“跪倒派”杠精肯定会这样说:
人家国外专家说的是录音在后期处理时候问题,而你说的是发烧友在家听歌时候问题,根本不是一回事!
对这些同样能认识汉字的人来说,要让他真正理解一个问题确实是不容易。没关系,他能看得懂的回答已经准备好了:
在录音的时候,早期反射引起的短混响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所以他想要在努力消除这种影响。
把这个录音从你喇叭里放出的时候,你房间的短混响就不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了?相位就不会变化了?就不用理会了?你和他用的是地球上不同的两套物理理论吗?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