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6-28 12: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阅一些资料。以50年代的资料为例:甲类2A3单臂,耦合电容0.05μ,栅漏0.25M(250K)。
前级放大,76耦合电容0.01μ栅漏500K。
这是那个时代放大器阻容耦合的常见数据。
此后,耦合电容到80年代选值功放级输入电容最大0.1μ。
那么问题在哪里?首先,当代放大器最低音频设计甚至达到20HZ,因此,要保证耦合电容在最低音频时,其容抗的大小。
序号 频率 电容U值 容阻
1 20 0.01 796K
2 20 0.1 79K
3 20 0.22 36K
4 20 0.47 16K
5 50 0.01 318K
6 50 0.1 31k
7 50 0.22 14K
8 50 0.47 6.8K
由于甲类放大无栅流,电子管输入阻抗高,所以这容抗所造成的耦合增益损失,还能够承受。但很明显,音频频率越低,容抗就越高。为了保证最低音频放大的必要增益,其耦合电容就必须增大。但这个增大,又受时间常数的制约。所以,真正为了低音的放大增益少受损失,就只能够末级采用直接耦合的方式。诸如阴推的方式。
在推挽电路中,如果末级是甲乙1类工作状态,阻容耦合是勉强可用的。而甲乙2类或乙类因为又栅流,所以只能够采用输入变压器耦合或电子管阴推直接耦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