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71|回复: 16

用1N4007设计10V(1kHz) 自带温度补偿,仿真失真0.03% 的文氏电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0 2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1: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当年的设计与计算过程。现在也不太喜欢计算。
因为当年我计算过一次,也花了不少时间,所以对文氏电桥的控制细节,还有一些印象。
不过,快20年了,大部分细节还是忘了。


w1.PNG

w2.PNG

w3.PNG

w4.PNG

w5.PNG

w6.PNG

w7.PNG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1: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22-3-21 11:43 编辑
wanyongbiao2020 发表于 2022-3-21 10:02
太感谢了您的指导了,听你这么一讲解明白了,主要还是对二极管特性理解不够,没有琢磨明白它的限流作用!


二极管的电流越大,那么二极管的内阻就越小。那么二极管是电流控制型的可调电阻了。这与场效应管不同,场管是电压控制型的。
1N4007的热电压是50mV,电流1ma时,电阻是50/1=50欧,4个串联,就是200欧。
二极管作为线性电阻,是有条件的,要求它的交流压降小于1个热电势。对于1N4007来说,它上面的交流压降须小于50mV(峰峰值),4个1N4007则是200mV,性能与场效应管类似了。
本电路工作于0.4mA,则4个1N4007的压降是500欧

图中文氏电桥的下臂是10k,则1N4007电阻的占比是5%
非线性电流的占比还要减半,则1N4007非线性电阻占比是2.5%(二次部分),总谐波大约5%以内
这是对于方波的失真电流来估计的,对于正弦波来说,失真电流还要减半,约1.2%左右。

当4个二极管的总压降为200mV,文低电桥的输出电压为0.2/5%*3=12V(峰峰电压),二次谐波1.2%左右
本电路,输出是3.7V左右,与12V相差了3.2倍,所以谐波失真还会减小3.2^2=10倍,即0.12%左右,高次谐波衰减更快。

反馈电路,也有失真,与4个二极管的失真有补偿作用。适当调整那个470n电容,最后得到0.03%的失真。

以上是基于估算及仿真的结果。有一定的经验性。实际效果,还是要制作后,更准确。

用4个1N4007代替场效应管,可以得到相似的性能。由于二极管有偏置电压,所以电路中加入一个隔直电容,这是与场管最大的不同。
    而反馈电路,形式多样。但原理类似,都与自动控制有关。幅值调节过程的分析有3个基本项:1、当前幅值偏差的检测(检波电路)2、历史偏差的累计与比较(积分电压与基准电压通过Q1做出比较,然后通过二极管控制电路的放大倍数),3、幅值过冲的预防(预判),通过第二个检波反馈电路实现控制
   电路中的反馈部分,就是基于这3项来设计的。与PID控制有点相似。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1 09: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Q1的发射极电位固定,输出经D3等整流、分压、滤波后加到Q3的基极。随着输出信号的增大Q1集电极电流慢慢下降。几个1n4007的电流也下降,1n4007内阻增加。文氏电路负反馈变大,输出下降。所以Q1的作用就是稳幅。并且是以Q1发射极电位为基准。所以调整R7和R8的分压值就能改变输出幅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0 20: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22-3-20 20:39 编辑

如果觉得1N4007个数太多,也可以改为2个1N4007,同时把R9改为82k,C5改为220nF,效果也还可以,谐波失真为0.07%左右。

调R4与R8的比值,可以改变输出电压。R4与R8的并联值,尽量保持在3k欧左右,不要偏差太多,比如并联值为0.3k,则相差10倍,电路偏离设计值过多,会改变电路的反馈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1 01: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huineng 于 2022-3-21 01:42 编辑
xjw01 发表于 2022-3-20 20:17
如果觉得1N4007个数太多,也可以改为2个1N4007,同时把R9改为82k,C5改为220nF,效果也还可以,谐波失真为0 ...


许老师是不是笔误?“R4和R8的比值”和“R4和R8的并联值”应该是R7和R8的比值和并联值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1 06: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Q1作用还是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1 10: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luhuineng 发表于 2022-3-21 09:05
Q1的发射极电位固定,输出经D3等整流、分压、滤波后加到Q3的基极。随着输出信号的增大Q1集电极电流慢慢下 ...

太感谢了您的指导了,听你这么一讲解明白了,主要还是对二极管特性理解不够,没有琢磨明白它的限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luhuineng 发表于 2022-3-21 01:39
许老师是不是笔误?“R4和R8的比值”和“R4和R8的并联值”应该是R7和R8的比值和并联值吧。

写错了。是R7的R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1 11: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再普通不过的元器件,只要摸透了它的脾气,也能调教出高性能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2 15:2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yongbiao2020 于 2022-3-22 17:14 编辑

1B89BA88-634D-4EDA-8994-FEF4D6C4D9CA.jpeg 老师仿真了一下,振副稳不住,r4换成100k可调在98.7k振幅减小,97.9k时候振幅增大!图纸就按原理图一摸一样搭建的,大概能够持续半分钟左右就能观察到振幅变化了,又试了下,调到20.9k也能起振,振幅减小21k振幅迅速增大!更新下,重新启动调到20.7k好像能稳住了,电压电流参数与老师的图中接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2 17: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个电路还是不很稳定,又启动了下又成了20.4k能波形稳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2 19: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wanyongbiao2020 发表于 2022-3-22 15:23
老师仿真了一下,振副稳不住,r4换成100k可调在98.7k振幅减小,97.9k时候振幅增大!图纸就按原理图一摸一样 ...

实际电路用可调电阻调试。断开Q1集电极及R11的一支脚,然后调节R4

仿真时不是这样调试。方法如下:
R4在21k左右,每改变R4的值,仿真一次。使得电路慢慢起振并稳定后,R11与Q1的电流平衡即可
仿真时,电路稳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为,你失真电路,可变电阻(1N4007)的占比很小,所以启动比较慢,要耐心一些。
仿真参数:时间步长用2e-6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2 19: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jw01 于 2022-3-22 20:07 编辑
wanyongbiao2020 发表于 2022-3-22 17:52
感觉这个电路还是不很稳定,又启动了下又成了20.4k能波形稳定了!


二极管工作电流是(18-2)/39=0.41mA
我实测过1N4007的热电势,与仿真值是一样的,约48mV左右。所以二极管电阻是4*48/0.41=468欧
那么,R4=(10k+0.468k)*2=20.9k
因此,R4取21k时,电路临界启振
也就是说,理论值与仿真结果是一样的。
你现在仿真结果与理论不一致,可能是仿真调试的方法不匹配。

以下是我调试的仿真文件,在multisim14中仿真

文氏10V(1kHz,0.03%).rar (178.2 KB, 下载次数: 26)





图x.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3-23 08: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xjw01 发表于 2022-3-22 19:36
二极管工作电流是(18-2)/39=0.41mA
我实测过1N4007的热电势,与仿真值是一样的,约48mV左右。所以二极 ...

多谢老师指点,确实如您所说,是我启动的方式不对,有点太着急了,按照下载你的程序等了又不到一分钟自己已经启动并稳定,然后我又试了试我的电路也没问题能稳定住了,昨天试验时候是靠调整R4阻值加速启动后再赶紧的往下调整阻值,有点拔苗助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12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