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23|回复: 22

想了解输出牛的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2 19: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烦请哪位先生讲授一下。谢谢!
  (1)将次级短路后,初级测出的电感量即为漏感值?
  (2)EL86×40输出牛的漏感值一般为多少mh?
  (3)初级电感值的大小会影响漏感值的大小吗?
  (4)在一定的电感值下,漏感是不是越小越好?
  (5)除了釆用分层分段绕法减少漏感和分布电容外,还有他法吗?
  (6)影响漏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再次谢谢了!
     
发表于 2021-11-22 22: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阻抗比越大漏感越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2 19: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2 20: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顽童50 于 2021-11-22 20:32 编辑

我来瞎说两句:

  (1)将次级短路后,初级测出的电感量即为漏感值?___正确
  (2)EL86×40输出牛的漏感值一般为多少mh?——一般近似等于初级电感量的1/1000。实测我的EI86X50单端,电感量18H;漏感18mH。
  (3)初级电感值的大小会影响漏感值的大小吗?____正常情况下成正比;如果达不到1/1000说明绕制工艺结构有问题
  (4)在一定的电感值下,漏感是不是越小越好?——当然是漏感越小越好,但小到多少才叫小?能达到1/1000就行了。
  (5)除了釆用分层分段绕法减少漏感和分布电容外,还有他法吗?——分层、分段只能减少漏感;分布电容反而会增大,所以需要掌握一个“度”。找找海河版主关于绕输出牛的帖子学习一下.......
  (6)影响漏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设计匝数过多(初级电感量大、漏感定会增大);2.层间垫纸过厚(漏感会大);3.分组分段过少.....(少于3夹2都会增加漏感)。漏感小了分布电容肯定就大,所以需要取舍。三极管需要注重分布电容小、束射四极管、五极管着重考虑漏感小些好。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2 20: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研究研究分布电容,绕出的牛又上了一层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2 23: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越小越好,所有的设计过程都是在取舍中取得平衡,漏感和分布电容是无法调和的矛盾,要根据电路形式来平衡二者的大小,所以输出牛不是分层分段越多越好,我个人绝大一般四极五极管的机器,三夹二就可以了,再多你得有一些特殊的手段来降低分布电容,而这些手段往往是名厂的不传之秘,你就是拿它的牛拆了绕成一摸一样出来后也会变得不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07: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感谢前辈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10:2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新知识 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顽童50 发表于 2021-11-22 20:30
我来瞎说两句:

  (1)将次级短路后,初级测出的电感量即为漏感值?___正确

   老师的详细解答,字字珠玑,行行发光,使本人对漏感的认识又进了一大步,衷心表示感谢!
   我只是知道分布电容与漏感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还听说漏感大小直接影响到高频性能,最近得闲,因此将本人的6P3P单端的输出牛做了个实验,分别以2夹1, 3夹2, 4夹3的形式都绕了个线包试试. 确实如老师所言2夹1漏感最大, 3夹2与4夹3漏感明显低2夹1很多。而3夹2与4夹3有差距,但不是很大。并且4夹3不分段与4夹3分段又有差距,后者为漏感最小。但有一点我还没试出结果来,即您所言的初级电感大小与漏感成正比,我试验的结果是:初级电感量的大小,对漏感几乎无影响,可能是我的筒陋工具问题有误吧。您看看。

小感20mH档测

小感20mH档测

小感200mH档测

小感200mH档测

电感调小

电感调小

电感调大

电感调大

大感20mH档测

大感20mH档测

大感200mH档测

大感200mH档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11: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顽童50 发表于 2021-11-22 20:30
我来瞎说两句:

  (1)将次级短路后,初级测出的电感量即为漏感值?___正确

第五第六是不是说反了?

分层分段是减小分布电容,增加漏感吧。

四五极管才需要尽量减少分布电容,三极管要减少漏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12: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刀尖踢踏舞 发表于 2021-11-23 11:41
第五第六是不是说反了?

分层分段是减小分布电容,增加漏感吧。

普通要求。高阻五极管不太在乎漏感,三夹二分布电容小。低阻三极管不太在乎分布电容,四夹三漏感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12: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谈匝数,屏流,铁芯截面,只谈多少亨没有意义。间隙垫纸弄薄一点,初级电感量刷刷往上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13: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顽童50 于 2021-11-23 13:09 编辑

我理解没有说反。
5.  你想、分段绕制、次级夹在初级之间耦合度增加了,那么分布电容肯定也会增加这一点毋庸置疑。
6.  无论是三极管还是五极管,理论上要求都是一样的。减小漏感很简单,不层层垫纸漏感自然很小;但分布电容会很大!因此、绕制三极管输出变压器难度也更大,难就难在如何减小分布电容上。以上说的也都是书上看的、和论坛学的,由于我还没玩过三极管,没有实践验证,听听老师们的解答吧。因此曰:“瞎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14: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顽童50 发表于 2021-11-23 13:08
我理解没有说反。
5.  你想、分段绕制、次级夹在初级之间耦合度增加了,那么分布电容肯定也会增加这一点毋 ...

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复杂的

初级分层肯定是能减小分布电容,这个分布电容是指初级的分布电容。

而分段能减小漏感,因为漏感是对于次级的,所以会增加初次级的分布电容,这是对的。但是能减小初级间的分布电容。

说到底,输出牛还是要怎样取舍和妥协的问题。

分布电容主要为:(EI铁芯,电容由大到小排列)

初次级与铁芯之间

初次级线圈之间、

初级组间

初级层间

其实可以用公式求出输出牛的各个分布电容值,然后配合绕制方法去控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3 17:0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汉江水 于 2021-11-23 17:26 编辑

不要把段和层(或称组)混为一谈,段指的是在舌长上分的某几段,层(或称组)是指厚度上的,如三夹二就是指后者,而段如过去绕推挽变压器在舌长(框架长)中部一分为二。这不是我瞎说的,是1989年电子工业部内部资料音频变压器绕制中所讲的,段可大大减少分布电容。这个资料举了几个分层分段,正反绕向的变压器实例,并把晶体管输出变压器及话筒变压器单独讲了,书的后半部是各种理论推导。
假设不分段(1段)分布电容为1,那么分两段,层问电容为其1/4,分3段为1/9,分4段为1/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5-2 17: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