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早年输出牛的绕制
早年上世纪70年代绕输出牛,一般修收音机重绕小单臂输出,所见到那时的美式小牛,使用的线都很细。诸如曾修过一台6F6铁壳管输出的牛,里面断线了。拆开后,见那牛事腊浸的,一层层用的是一种极薄的蜡纸。绕线很规矩,虽然线圈没有边框板,但绕线仍然很靠边,线圈架两边仅留了个小边。拆了几层线圈找到断点,接好后再绕,就绕不下了。线圈越绕越靠中心,线圈两边都边就越大。手艺不行。只好,拆下几层。估计着,次级也减了圈数,凑合着,算是修上了。后来,再遇到这种情况,干脆不修,找个电铃变压器220:6的凑合用。
1975年,想篡个落地收音机。用的是大八脚管。用的是委托店买回来的二手苏式管。6П6推挽,6г1c*2倒相激励,6г2c检波低放。6K3中放,6A8变频。采用做再生的可变串小电容后做短波微调。那时,电磁干扰少,接收效果也很好。做的时候,还是输出牛的问题。
第一次绕,采用的是单位烧毁的行灯变压器拆下来的铁心,由于没有经验,也是绕了后来,就绕不下了。由于先是按推挽绕的,全重拆,怕损伤线,所以干脆改为单臂,从算初次级比,对付了。后来用它与市售的小输出牛比,在声音表现上,没听出什么进步。个子大了许多,电感也大了,低音下潜也有限。这个不成功的东西,就送给了一起玩的烧友。于是接着绕推挽变压器。找了一个烧了的小北京电源,拆出铁片。在绕制的时候,老父亲来北京。看了以后说:“圈数太多,用不了4000多圈,撑死3000,其实2800就够了。不用什么夹那么多层,就二夹一就很好。此外在输出上2欧姆抽个头。”
我问,为什么。他说,圈数过多,一声不容易绕下。二是漏感也大,中音发闷,高音听着不透亮。2欧姆多个抽头,为的是如果需要两只4欧姆喇叭并联,就有了插口。此外,2欧姆插口输出电压低,串上电容接高音小喇叭,不容易过压。
日后,我不论绕过多少输出牛。总是遵循:
1.必须绕的下。其实初级无论是什么阻抗,也就是3000圈左右。
2.二夹一就够了。
3.必须垫纸。薄蜡纸最好。
4.不追求高导磁铁心。最好退过火。
5.2欧姆留个抽头。
|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