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9-19 10:01: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9BBY 于 2021-9-19 11:57 编辑
看完二楼帖子有感:要是听感能用量化指标完全描述,那音响早就发展到尽头了。我不是不懂技术的玄学党,但听觉系统极其复杂精密,管子听感不是几个电气参数就能完全描述的,管子线性好更不能说明一切。
用高解析的耳机,国产、进口管的区别一目了然,盲听即可分辨,而且往往进口管完胜。而使用频响较耳机为窄的全频音箱,耳机中的天壤云泥,根本体现不出。甚至就我的箱子而言,有些进口管虽然推耳机很中听,推箱子的时候反嫌刺耳了,没有国产管柔曼的风韵(我怀疑是国产管高频不过关所致,负负得正)。愚见:使用全频箱子的坛友,不必刻意追求进口管。
电气参数只能告诉我们如何把管子和喇叭伺候好,而不是如何把耳朵伺候好。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