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8-22 00: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qfans 于 2021-8-22 02:29 编辑
关于编组概念的进化:
说到这里,再加一个“可以同时控制很多路输入音量”的方式,就是推子编组联动。一个推子动作,其他推子都跟着一起上下动作。它跟VCA的区别是,VCA在实现各路输入的音量同时控制增益的前提下,各路之间的混音比例保持不变(至于输入推子动作是否跟随VCA推子一起上下动作,取决于台子的设计,动作与否都不影响混音比例不变这一点)。推子层联动则在该祖下的所有推子在动作的时候都是处在同样位置增益位置的,无法实现混音比例保持不变。实际上VCA适合用到控制输入信号,如果用推子层联动会强行统一推子位置,破坏掉了各路间的混音混音比例;而推子组联动这个功能更合适用到控制输出信号,虽然推子位置被联动到一模一样了,但可以通过控制发送量来间接实现了比例维持。
举例来说,比如我现在手上有个数字台子有8路BUS输出,分别接了8只音箱,我想用一个其中任何BUS推子控制8个音箱的音量,但还要保持8个音箱的音量不同,因为8个音箱送给会场不同位置的。这个要求属于什么呢,属于不改变混音比例的前提下,还要维持各组的输出音量比例也不变。这时候先把8个BUS推子推成一样位置,然后为8个.BUS分配好混音设置,最后8个BUS推子设置成同一个推子联动层即可。
“进化”:
VCA DCA 推子连动,这些都不属于母线这个概念。为什么?一楼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它们只是“统一加音量”,而没有“混合声音”,所以不是母线,一定要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现在抖音上有人教学录音软件,把凡是能够“统一加音量”的都叫做有编组功能,都是没摸过实体台子才有此误解啊。因为实体台子上凡是“混合”,必有输出端口,这样强化了对母线概念的理解;而数字录音软件的母线只是个虚拟概念,容易犯迷糊。
但这里就有意思了:新潮的数字时代,使用纯软件混音的人,为什么非要去认同过去实体调音台世代延续下来的概念定义?过去的实体台子因为造价和体积问题,概念和物理端口之间经常互相绑定,现在数字工作站软件的输入和输出都未必有实体端口,强行要延续过去的定义,是否有老派人士的“矫情”之嫌呢?
这就是“编组的进化”了:我们知道VCA这个概念从模拟调音台上延续过来。而过去给模拟台子的“编组”已经下了清晰的定义,通过一楼的描述已经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在模拟台子上,编组这个概念下同时捆绑了母线这个物理端口的概念。现在数字时代要用“编组”这个概念来描述“VCA对推子的集控行为”其实就是不再延续过去实体台子的思维,把编组和母线这两个概念互相解绑,进化就是体现在这里的:我们先拿走“是否有混合信号”这个基于母线的概念,然后去看“编组”这个词的原始语义,VCA是不是也实现了“混合信号前的编组式增益控制”,而非“混合信号后的编组式增益控制”,把编组和母线两者之间不再捆绑,是不是这样子理解就顺了呢
|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