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代初,春雷一声响,红灯遍地照,红灯711电子管收音机红遍了大江南北。生产红灯711电子管收音机的上海无线电二厂还有一款与红灯711收音机一样受到市场的追捧的晶体管收音机——红灯753。 也巧,在红灯753收音机的研发、试制、生产过程中,我参与了,那时我在上海无线电二厂一车间钳二组当学徒。新的收音机在设计试制过程中,新产品设计小组的设计人员每次都会和我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因为收音机的机壳和一些附件需要模具加工,一些结构上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共同探讨解决,所以,每当有新的产品投入市场,一般我们都能预先知道。
钳一组曹永祥师傅,钳二组的缪福弟师傅,沈仁求师傅,也是我的师傅。他们当年在仪表局系统也是数得着的模具高手,如那时可以评级的话,那肯定就是属于工匠级,他们对红灯收音机的研发生产都做出过很大的贡献!753 收音机在研发试制过程中就存在争议。首先是外形,当时都是以便携式为主,小台式几乎见不到,当设计人员拿着黑乎乎的像“小棺材”的机壳給我们看时,大家一致不看好。当时给我们介绍了设计的理念,一要音色好,二是电池要耐用。一般便携式收音机都使用五号电池,不耐用。要改变音色,就需要使用大口径扬声器和增大机壳容积来提高音色;而要使电池耐用,首选一号电池。这二者都需要增大机壳,扬声器的大小也是结合成本和机壳体积综合考虑,选用了三寸圆形。因此一改传统设计理念,采用小台式,同时也要考虑到携带方便,体积又不能太大于是就有了这个黑乎乎的“面包”模式。
当初大家看到实物时,也不知谁说了一句:难看死了,像个小棺材!后来大家觉得棺材太难听,而这台机器与一个“枕头面包”体积差不多,感到改称为“面包式”比较好。在试听过程里大家确实感觉到了与便携式机器不同的“空间感”。关于机壳颜色,大家都认为不好看,也许大家都生活在那个火红年代吧,于是有人提议采用红色的,而在753机壳试模时我也确实见到过红色的753机壳,但最终机壳颜色还是定格在黑色。近几年在矿坛上有收音机收藏爱
好者拿出红色机壳的753,实属少见。
模具制作过程中,时间最长的要数753印刷线路板。在制作753线路板的模具中,我与师傅轮流在凹模、固定板、脱料板上分别用一毫米的钻头打孔,还要用30分斜度绞刀绞出料孔,整个过程中不能有闪失。如果将钻头,铰刀,折断了,麻烦就大了,需要用电火花将断钻头或则铰刀断裂部分去除,但是用电火花会使得原来孔距变大,严重的整个模具要报废。印刷线路板的模具花费时间几个月,尤其是最后阶段,弄不好前功尽弃!为此师傅一再告诫,不要贪图求快。我也从师傅的教诲中得知在钻孔时,如果速度快,还会引起孔距变大,孔不圆。之后红灯753定型生产投放市场,设计人员告诉我们,从销售科得知的消息,原来不看好、担忧是多余的,出乎想象,销售情况特别好,货都卖空了。这个销售一空的现象也体现出这款机器在市场受欢迎的热度。后来市场上仿制的753很多,版本也有诸多,仿制的和原型机不能比,原版与仿制的元器件材料上相差很多,上海无线电二厂“原版”:第一个就是扬声器,用的是上海无线电十一厂的飞乐;双联是复旦的;电解电容器用的是上海无线电二十五厂的天和。所以要区分是否是“正版”的还是很容易。之后上海无线电二厂也出过753升级版,二波段的739。之后随着改革开放,上海无线电二厂也和其它国营厂一样,必然开始走下坡路,在此过程中,在和南方的私企合资,其实也就是借用红灯商标而已,成立红灯电器厂,“后期”生产的753已经是面目全非了,为了利润,降低元器件材料的质量,几乎就属于粗造滥造。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收音机不再是市场上的宠儿,只是作为收藏还有市场。作为红灯753收音机制造,参与见证者的我,每当看到红灯753收音机,就会感慨万千,昨日工作情景的一幕一幕仿佛就在眼前,因为我也努力付出过!我有些回忆经历值得写写,让喜欢无线电的爱好者了解。
|
评分
-
15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