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12-7 23: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于海旺 于 2020-12-8 00:45 编辑
本帖最后由 于海旺 于 2020-12-7 23:01 编辑
所有电路原理图从略(感兴趣自己找)。
1,自动平衡式倒相;2, 屏阴分割式倒相;3,共屏极负载式倒相; 4,共阴极负载式倒相;5,长尾式倒相;6,长臂式倒相:7,分压式(衰减式)倒相; 8,阴极耦合(剖相式)式;9,柴尔式(交叉平衡式)倒相; 10,双四极管阴极耦合式倒相; 11,“帘栅倒相法” 输入信号直接倒相:包括12,变压器倒相,13,扼流圈倒相。,
目前音响常用的:长尾式倒相;分压式倒相;剖相式倒相。
三大经典电子管倒相电路剖析
在当今高保真音响电子管推挽放大电路中,倒相电路最常用的有三种,剖相式、长尾式和分压式,此所谓三大经典电子管倒相电路。在三大经典电子管倒相电路中,由于关键部位存在相移元件电容,或者存在等效电容等有关因素,致使两路输出信号在电流相位上下不平衡,即相位差并不是绝对相差180度,其中一路的相位会有所超前或滞后,这两路相位不平衡的电流最终作用到负载上,致使两路输出信号电压的相位不平衡的。虽然有时候相位偏差是微量的,但今天我们知道由于相位误差带来的害处不容忽视。
试分析一下三种经典倒相电路各自的优点和缺陷。
一.剖相式
由于将负载电阻平分为二,倒相管阴极电阻很大,具有深度负反馈作用,所以增益小于1,没有放大作用,不能推动大功率的功放管,并且屏,阴输出阻抗不一致,灯丝与阴极间存在分布电容,使得高频范围内两路输出信号幅度不平衡,相位平衡度欠好。另外,由于输人端和前一级直接耦合,故阴极电位很高,一般超过了阴极与灯丝的耐压极限,应当解决阴极与灯丝间的耐压承受问题,还有,在管子的选用和电路的设计上自由度不高。优点是,电路很简单,性能稳定。
二、共阴极长尾式
两只电子管靠共阴极电阻完成差动放大倒相,一只管子栅级与前级直耦,另一只管子通过一只接地电容与地交流连通,这个电阻取值较大,同样存在深度负反馈,增益低,但大于1,有一定的放大作用,由于共阴由于共极电阻受到限制不能取得过大,差动性能不是很理想,由于那只落地电容的存在,会造成两路输出信号相位不平衡。另外、阴极电位很高,同样要处理好灯丝和阴极的耐压承受问题,选管的自由度也不高。优点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输出阻抗、等效电容一致,幅度平衡性较好。
三,分压式
电路较为复杂,适合驱动自给偏压的后级功放管,如果功放管用固定偏压,电路将非常复杂,一般不用。特别是两路输出信号的移相的偏差不同,输出信号相位的一致性难保证。优点是,增益大,可以不用前置电压放大级,不用再设推动级而直接推动功放管,线路的设计,选管有很大的自由度,而且,阴极电位很低,不需要解决灯丝与阴极的耐压承受问题。
可以看到,它们各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难以兼顾技术上的各个方面,两路输出信号相位不平衡,是三大经典电子管倒相电路都共同存在的缺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