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收音机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27|回复: 13

藏品窥视:计划经济时期老百姓的机械表(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9 23: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0年代的北京手表厂 和 钟表藏家的藏品室
题图 北京手表厂.JPG
钟表藏家的藏品室.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23: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钟表作为机械发展史上的重要装置,在国际工业发展历程中一直占有十分显赫的位置。从最初商业化到公众商品,钟表的技术含量和文化特色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而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记述了钟表历史的发展。因此,包含了人类智慧和不同文化思潮的钟表最终成为人们了解历史、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文化的重要器物,其档案价值不断被人们所认识,进而形成以钟表为核心的专项收藏门类--钟表收藏,并在收藏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鉴于此,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拍卖公司也将钟表拍卖作为重要内容,吸引了世界众多的钟表爱好者和收藏者。
    国内的钟表收藏源自清宫,紫禁城的钟表藏品眼下依然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而民间的钟表收藏自发于早期的修表匠,但当时并没有文化层面的成分,其收藏目的主要是提高维修技艺和积累可参照的实物存本。文化层面的玩儿表还是要追溯到宫中,大清的皇帝喜欢钟表,于是有了做钟处,聘请洋钟表匠造钟,依照皇上的意图制造“御制钟表”。可能是受宫廷的影响,八旗子弟的爱表也多见于各种文学描述。但真正使民间钟表收藏形成态势还是改革 开放以后的事。大致上从1980年代开始升温,老旧怀表尤其是中国市场表(即大八件又名长行表,图1)、钟类和进口大牌手表类率先受到青睐,导致价格突飞猛涨,以至于工薪阶层难以问津钟表收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计划经济时期老百姓戴过的手表由于价格相对平缓,又可以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见证,因此逐步成为一部分钟表发烧友们追寻的目标。
    计划经济时期的机械表大致可以分为进口和国产两大类别。由于建国初期国民总体购买力较低,所以在进口表方面主要集中在瑞士低端产品上,基本是三、四类表占据主导地位。比如三类表中的“罗马”和四类表中的“英纳格”就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产品。此外,“梅花”、“山度士”、“菲福来柏(图2)”等也受到一定程度欢迎。而“浪琴”、“西马”、“宝路华”等一、二类表在市场有售,但价格偏高,销量不是很大。此外,前苏联和法国、日本的手表亦有一定的进口。
    在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的年代里,买手表差不多是每个家庭的一件大事,先是攒钱,钱攒够了后往往还要开个家庭会议来讨论买什么牌子的表。而商店里卖表也有讲究,长方形的表盒里有许多格子,手表一块块地放在格子里供顾客选择,表带一般作为附件单卖。较正规的商店(象当年北京新街口商场)会在价签上标上01-07的字头来标识出所售手表属于那个等级。比如,罗马为03…、山度士为04…、国产表为07…等等。
    我的藏品中 “英纳格”被列为收藏对象之一,原因是计划经济时期老百姓对它的认知程度极高,甚至高于“罗马”表,所以,在北京还有大英格(男表)和小英格(坤表)之称。英纳格表造型经典、并不张扬,但做工给人感觉比较细腻,且走时精准、耐用,“英纳格”的销量在当时也是名列前茅。在戴首饰被当作资产阶级思想加以封杀的年代里,手表便成为唯一的随身饰品,而“英纳格”则是这一饰品中的玫瑰。那时,年轻人以佩戴“英纳格”表而自豪,中老年人则以佩戴“英纳格”表来显示自己经验级的身份。差不多从那时起,“英纳格”就同中国百姓计时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英纳格”表源于1854年瑞士RACINE家族企业(图4),其名字倒转写来便成为英纳格的品牌。历史上,英纳格表厂是个全能生产厂,从机芯到表壳全部自产。1970年代之前的“英纳格”表其机芯变化多样,产生过不同风格,象1120机芯、1290机芯等等,这些由RACINE家族独立发展时期的产品现在已经开始成为钟表发烧友们眼中的“文物”。而独立产品中的一部分恰好又批量供给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市场。那时,老百姓把标准“英纳格”表称作“大英格”,而中型表和坤表则称作“小英格”。很显然,它给中国老百姓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英纳格”以外就是“大罗马”(罗马标准型)、“小罗马”(罗马中型)以及“梅花”腕表,这三大品牌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腕表消费市场的常客。所以,眼下许多玩儿家将目标锁定在这三大品牌上。这些表价格相对低廉,有利于入门或迅速壮大自己的藏品数量。
其实,除三大品牌外还有许多值得收藏的品种。比如中苏友好时期的苏制腕表系列,还有像法国“野马”系列、日本“精工”和“西铁成”系列等等。这些表在旧货及古玩市场很容易寻觅。当然,计划经济时期一些进口量少的品牌在古玩市场也层出不穷,但价格一般偏高,且不太容易形成系列藏品,也不太容易反映计划经济时期老百姓戴表的偏好。
    除进口表外,就是国产腕表。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国产机械表的品牌和款式及为繁杂,产地众多,这种地域文化差异营造出国产机械表在收藏方面较强的可塑性,成为专题收藏极好的选择。比如,在国产表收藏中我们可以就某一个品牌不同款式为专题,也可以只收集不同品牌的代表性产品等等。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产机械表属于退役物种,作为二次商品流入市场的数量庞大,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但是,由于近两年收藏国产表的人数增多,价格出现了上浮态势。有些二手国产表的价格已经突破历史上的销售价格。国产机械表主线产品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百姓的广泛好评。这些产品主要产自上海、天津、北京、南京、广州、杭州、西安、烟台等地,尤以上海和天津产品广受欢迎。历史上的“上海”、“东风”、“海鸥”三大名牌均出自这两个地区。
    谈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产机械表不得不提到“老上海”腕表(图4),因为它是我国手表工业初期规模化生产的一个杰出代表。尤其是第一代以581(A-581/A581)命名的系列产品,其特点是整体做工精细,17钻机芯,摆轮采用了古典动平衡结构,即配有用于高幅平衡的摆螺钉,这一点是作为钟表藏品观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当时款式较多,已成为眼下国产腕表第一收藏梯队中的热门。 接下来是“老上海”的后继产品,比如“上海”6XX(A-6XX/A6XX),它是581系列的升级版,其特点是摆轮游丝(以下简称“摆系”)系装备了防震器。之后的产品还有“后老上海”(改良机芯)和“新上海”(全国统一机芯)之分。 “后老上海”腕表是即“老上海”6xx之后的产品,其后盖版本编号一般由1xxx和xxx组成,如1110 202、1120 212、1524 732、1524 823等等,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打开机芯可以看到摆轮采用了光摆,即摆螺钉被取消!
    其实,从收藏角度来看,国产收藏级腕表第一梯队中还有“51”表。它是天津手表厂早期代表作,“51”表的版本不少,但大致经历了三代产品。第一代产品和“上海581”系列基本处在同一个技术等级上。比如“58-001”,该表机芯结构与同时代“上海”表有些相象,但摆轮为光摆,未装防震器,表壳为黄铜镀铬,系半钢产品。由于“58-001”目前旧货及古玩市场并不多见,所以价格往往比“上海581”要贵;第二代产品是上述产品的升级版,表芯增加了一个钻,为18钻,由表盘上可以看到18ZUAN字样,表背则刻有“半钢”字样。该表机芯做工上也有改进,大小钢轮都增加了倒角,整体工艺性有所提高,但首批半钢表的摆系尚未装加防震器,稍后,改进版的摆系增加防震器,表背型号也由ST-2改为ST-2A,同时标注“防震”字样;第三代产品是“51”全钢表,该表直接延了用半钢防震表的机芯,采用全钢表壳,具备了一定防磁能力,所以表背上刻有“防磁”和“防震”字样。“51”系列的款型和产量要远远小于“老上海”,所以,收集到品相完好的也不是一件易事。
    文化大革命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个特有阶段,由于政治上的变故导致社会秩序被打乱,中国与国际间的经贸已无法正常进行。这一时期,激增的人口数量与当时我国表业的发展存在事实上的反向态势,国内生产能力根本不能满足民众对腕表的市场需求。国家一方面采取凭票供应的方针来缓解有市场少货源的矛盾,另一方面凡有生产能力的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表厂,一时间表厂数目激增。但是,真正能够生产机芯的工厂主要还是在工业基础设施相对雄厚的地区。所以,许多地方生产的腕表其实机芯还是来自上海、天津等腕表主产地。
    计划经济就是要讲全国一盘棋,统一计划、统一生产、统一标准。1969年12月,轻工部在上海召开全国手表行业会议,会议提出了研究全国统一机芯设计问题。历经近两年,1971年10月统一机芯研制成功(图5)。统一机芯解决了标准统一、零配件统一的问题,为修理业提供了方便。而且,主流品牌与非主流品牌之间的技术含量达到一致,非主流品牌以低廉的价格为当时更多老百姓实现了“表”的梦想。许多地方生产的腕表产量不大,有些现在都难以寻觅。虽然这些表是统芯产品,不过由于其发行量与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大表厂产品相比相形见拙,所以造成物以稀为贵,在古玩市场上价格反升已是正常现象。我的藏品中就有许多地方产品和非主流品牌,比如“嫩江”、“泰山”、“黄河”、“武当”、“三环”、“春花”、“百花”、 “蝴蝶”、 “吉星”、 “珍珠”、 “白鳍豚”、“红棉”、 “卫星”、 “红莲”、“春兰”、“熊猫”、“北极星”、等等。这些地方产品和非主流品牌记述了一个时期和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个方面,也记述着老百姓的生活。
    与“统芯表”相对应的是“非统芯表”,相当于国外的“自产机芯表”。由于国产表的历史本身就不长,所以非统芯表的品种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 “钟山(图6)”、 “钻石” 、 “熊猫”、“红旗”和“延安”(图7)等品牌上。由于非统芯表的生产年代大都早于统芯表,所以目前市场价格要高一些, “钟山”和“钻石”这类产量较大的产品近几年来价格也在攀升。而“红旗”、“延安”等产量偏小的非统芯表价格已与“红旗8402”锗管收音机相当,基本超过“老上海”。这类“非统芯表”在各地古玩和旧货市场均有一些销售,比如,北京潘家园市场(图8)。
    还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期间带有文革印记的产品也逐步成为今日“文革藏品”中的重要组成。比如,1970年4月扬州钟表厂出产的以当时最响亮的名字“红旗”命名的怀表(该产品后改名“琼花”),该表从风格上看与英国生产的SMITHS如出一辙;从结构上看,它与稍后济南表厂生产的“东方红”属于一类产品。目前,这类带有文革印记粗马怀表的价格已经走高,且品相好的很难寻觅。尽管“红旗”、“东方红”这类怀表的质量同后期利用手表机芯装配成的国产怀表如“梅花鹿”、“金鹿”、“山城”等等相比确实显得比较粗糙,但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红色文化的一个见证     总之,收藏计
    划经济时期老百姓戴过的机械表,重温历史、乐在其中。
01 历史上的大八件.JPG
02 菲福莱柏.jpg
03 Enicar厂外景.jpg
04 上海1524.732.JPG
05 统芯ZB-2结构图.JPG
06 钟山牌手表.JPG
07 延安和红旗.jpg
08 潘家园市场.JPG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0 00: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手表可都是年青人腕上的颜值担当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0 07: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货经典,民族荣耀;渐去渐远,收藏为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0 10:0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表可以传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0 10:1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表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0 10: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老国表,最近搞得北极星铜壳机械表,90年代末,未批量上市就被电子表石英表进口表冲击了
截图158553515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0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mhy18 发表于 2020-3-30 10:27
很喜欢老国表,最近搞得北极星铜壳机械表,90年代末,未批量上市就被电子表石英表进口表冲击了

北极星 的钟非常有名,现在家具市场能见到的落地钟很多都是北极星的。2015年我专程去北极星博物馆参观过,那儿还开了一个国产腕表的展室,但展出品种不是很多,同俺2012在香港展出的个人藏品差不多(香港“经典时刻——百年钟表珍藏展”现场图)。
01 开幕式前-现场.jpg
02 柳营飘絮开幕式剪彩.jpg
03 国表藏品展示1.jpg
04 国表藏品展示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0 20: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17钻,六十年代的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0 20: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69年化了120元買了一只東風牌手錶,那時月工資才43元,真是咬了牙才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1 11: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wmcheng 发表于 2020-3-30 20:43
69年化了120元買了一只東風牌手錶,那時月工資才43元,真是咬了牙才買的.

东风当时是最好的表了(自产机芯),在北京市场要130元呢,上海统芯表是120元。这两款表在一个时期内是需要表票(等效现在的摇号)才能购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1 12: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手錶厂,听說是遗留手錶厂,其余厂多是个体修理行业合作化的厂,不知是否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1 14: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地方生产的腕表其实机芯还是来自上海、天津等腕表主产地。
我的第一块表就是上海产 记得85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1 17: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wmcheng 发表于 2020-3-31 12:49
天津手錶厂,听說是遗留手錶厂,其余厂多是个体修理行业合作化的厂,不知是否是真的.

天津手表厂是中国老牌表厂。1955年3月24日天津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块手表,1957年天津手表厂筹备处成立,同年生产“51”牌手表并投放市场,1966年东风牌手表面世,1973年注册“海鸥”,1992年以天表厂为核心组建海鸥手表集团公司。本人多次访问过海鸥公司(下图),该公司目前依旧在产,手表品种尤其是机械表品种亦是国内第一...
2009-访问天表.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矿石收音机 ( 蒙ICP备05000029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005号

GMT+8, 2025-4-30 11: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