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4-22 03: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播音747 于 2020-4-22 04:46 编辑
射频电路中,通常使用分贝作为电压、功率等的计量单位,经常接触射频类的测试仪器很快就会习惯并形成概念。小信号收发电路中经常用到的是dBuV(1uV=0dBuV,1mV=0dBmV,1V=0dBV=60dBmV=120dBuV)和dbm(1mW=0dbm,1W=0dBW=30dBm,1V=20dBm 加在50Ω阻抗负载上产生1mW功率时对应的端电压大致在107mV等)这两个单位。个人感觉广播电视行业的调制器和接收机、线路放大器等一般使用dBuV(75Ω特性阻抗)作为衡量单位的比较多些。比如某调制器输出电平113dBuV,模拟的老式彩色电视接收机接收灵敏度在60dBuV左右,干线放大器输出电平110dBuV,楼栋放大器输出电平120dBuV等。而通讯行业的收发设备经常使用dbm(50Ω特性阻抗)单位,比如某接收机灵敏度-113dBm,,某小型发射机输出功率30dBm等。有些也会用dBuV标注,比如早些年的150模拟对讲机等。这些以分贝描述增益的单位使用久了就会形成一些常规概念,容易直观的判断一个装置或是设备的大致性能。如:常规的调频晶体管收音机高频头的电压增益很容易做到30dB以上,使用TA7358单列封装的集成块达到了35dB的增益,6N11制作的调容高频头整体增益也达到了30分贝,6N3制作的却很难超过25分贝,即使再做高了噪声系数也很不理想等,因此通过分贝概念比较容易直观的进行判断,当然判断一个合理的增益还要有其它指标辅助判断,这里就不讨论了。
醉翁老师对几个厂家的高频头进行了仿制,并使用分贝作为电压增益单位标注了试验结果。本人在业余时间搭电路进行了实验,与老师的结果大致接近,三两分贝的差距,原因无外乎是传输线、仪器误差、使用元器件、工作点、电路走线等造成的问题。因此在统一的标准单位下更容易比对结果。如果每个模块都这样去测试并且标注,对于大家以后的交流和讨论是很有帮助的。这也是我发帖的初衷,希望能够做个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补充内容 (2020-4-22 14:51):
1V=20dBm 的意思是在50Ω负载上产生20dBm的功率需要的电压有效值为1V。 |
|